第三百三十五集 沧桑巨变

第(1/2)页

也许,蔡先生把有些事想得太简单了,工人建起来后,虽然人工费用降低,但还是出现了收不抵支的情况。

        原材料、加工设备都要靠外运,加工后还得运回台湾,销售到欧、美、东南亚等地,运输、通关、市场等成本大大增加,利润越来越薄,蔡先生的工厂越开越艰难。

        当时,我通过几年接触,对玛瑙行业已相当熟悉。

        所以,我也尽已所能帮忙蔡先生度过难关。

        也许是我的热情给蔡先生留下好印象,也许是两人之间有一种说不清的缘份,此后在东埔,蔡先生从用车就找我,到有事情也找我,慢慢地,我俩发展成了好朋友。

        最终,天不遂人愿,蔡。…先生未能如当初希望的从办厂中挣到钱。

        1995年,他决定卖掉这家工厂返回台湾。

        多年的心血所在,舍不得一下子放弃,他力劝我收购这个厂子。

        我一听说要转让给我,心里没底,自己开出租车虽然不富,但赚一碗饭吃足够了。

        可要把厂房盘下来,这风险就大了。

        别的不说,自己从来没有办过厂,而且蔡先生这么有才能的人都办亏了,自己凭什么扭亏为盈?

        接过厂房,就是一场赌博,赌的不好,自己极可能倾家荡产,到时候连出租车都开不起,这代价未免也太大了。

        见我犹豫不决,蔡先生又把玛瑙如何加工、如何进出货等“秘笈”全盘传授给了我,叫我尽管放心,放心去搏一把就是。

        放手一搏?

        我陷入沉思,是呀,人生能有几回搏,别人不成功,也是有原因的,最主要的是来回折腾,物流成本太高,而且是外销,通关费用也高,市场也不确定,为什么不找找内销市场呢?

        再说了,厂房就在自己村里,对蔡先生是成本,对自己就是优势了,放着这么好的机会不抓住,自己这个村,也许就一直穷下去,而自己,也就平凡过一生了。

        也许,这是冥冥之中注定的,我决定接下来。

        我这样做,也是出于帮助朋友的“义气”,不想让蔡先生血本无归,同时也是看好这一行业的前景的。

        当然,我并没有一个人蛮干,我说服了另外几个朋友陈永、张炳等人,筹资盘下了设备和厂房,创办了磊鑫缘饰品有限公司。

        我们对工厂进行了整顿,加强了管理,同时派出业务员南下北上大力推销。

        当时我们村很穷,20多万的投资款听起来多得不得了,压力真的很大,敢接下来做,一是蔡先生一再鼓励支持,二是确实没有别的路可走了,所以大家都很齐心协力,人人都肯拼命,业务员都是背着麻袋走着路一个一个景点、一个一个摊点去推销的。

        如何盘活一个在台湾行家手中都难以为继的企业,扭亏为盈?

        我决定从两方面入手。

        一是设备。

        台湾设备价格高,维护保养也不方便。

        于是,我们与漳州龙海角美农机厂合作,针对工艺开发新设备,不仅价格便宜了三分之二,对原材料的利用率也更高。

        二是销路。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