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四集 古今差异

第(1/2)页

2000年以前主要是经营花鸟为主,随着近年来观赏石行业的走俏,已经进驻了200多家石商。

        市场共有2个出入口,沪太路这个是正门,很不起眼;

        志丹路的后门只能并肩通过2个人。

        九龙俩人从沪太路入口,来到了第一条奇石商家走廊。

        这一带多是在市场经营一手奇石的商家,石头价格不高,底座比较简单或者干脆不配。

        继续往里走,来到了比较像样的奇石馆走廊。

        声色皆优的灵壁石、玲珑剔透的太湖石、古朴壮观的黄河石、五彩斑斓的柳州石、冰清玉洁的水晶石,从价值连城的巨型石到小巧可爱的迷你掌上石在这里应有尽有。

        他俩走进一个叫程老二的奇石馆里,只见这家店经营的都是戈壁石,而且个头普遍很小。

        主人正把几件不起眼的小品凑在一块,旁边还有不少装饰配件,像小人物,小船,小房子,屏风等等,九龙好奇,禁不住问道:“老板,你在玩什么?”

        程老板抬起头来,见有客人,便停下手中的活,起身回道:“你们看这些戈壁石这么小,若论单个摆放,有气势吗?”

        九龙回道:“现在都流行玩摆件,起码也要20公分以上才够大气,这些都是几公分的小品,手玩倒可以。”

        “是呀,所以我想到了把它们组合起来,通过和底座、配件一起,构成一幅场景,一个故事,不就出彩了。”

        程老板回答。

        “这种玩法在上海流行吗?”九龙继续问道。

        程老板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讲起了上海玩石的现状。

        他说现在上海流行一种赏石文化叫海派,引申为海纳百川,中西贯通,中西合璧、推陈出新的赏石文化。

        上海不出产石头,却几乎汇集了全国各地的优质石种,收藏奇石精品之多、之好令海内外赏石界刮目,因此,素有“收藏半璧江山”之美誉。

        由于上海的历史条件、地理位置、经济环境和文化背景的特殊性,上海必然成为海派文化生成和发展的温床。

        上海供石的精致红木配座就是传统供石的“推陈出新”;

        广西彩陶石、大化彩玉石、摩尔水雕石的展示器具中,不少是吸纳了西方线条简洁、重石质构成、重色块变化的审美情趣,体现了“中西合璧”。

        这种“海纳百川”的精神、境界和追求为海派赏石文化的发展注入了不少活力。

        九龙也在感慨,上海作为大都市,文化氛围浓郁,自然是百花齐放,不过,看到了许会长那些大气象的石头,再看看程总玩的,简直天上地下之别。

        程总也许看出了九龙的心思,哈哈笑道:“玩石头,一要根据自身条件来玩,二要玩出自己的特色。

        “我很喜欢戈壁上的小石头,风情万种,变化多端,价格不高,普通人都玩得起,在上海这个寸土寸金地方,是非常适合家庭摆放的。

        “而且小品组合后,整体也就显得大气了,现在虽然没有多少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