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集 唇枪舌剑

第(1/2)页

赵哥的点评倒颇合九龙的心意——我喜欢两件,首推《家有三多》,一是造型华润美丽,韵味十足,有“吴带当风”之气,二是料子,就是我一直推崇的“缜密紧致的蜡质感和贵如凝脂的心理体验”,该料的亮点恰恰是不透。

        这件富丽摆件,饱满大气,立体圆雕,依自然之形,顺势雕就,置于厅堂,很是吉祥、抢眼。

        其次喜欢的是《田园雅趣》。

        一品天下也来凑热闹了——天印山老师说的这两件我也喜欢,不透的材质表现瓜果,更具生活真实感,朴实无华的韵味,大小瓜果相间,生动有趣,镂空雕很不容易的。

        九龙看到这么多人肯定,心里美滋滋的,觉得玩玉石也不过如此,太容易了。

        这个时候,不知从哪冒出来的一个新石友自称甲骨纹的也来点评了,话说得很犀利——兄弟,见你一片痴蜡,基础上你根本就对材料的认识跟价值的判断有问题,这几个雕件只能是一般工艺品的档次,不要被“总监制”三个字迷惑,大师级的雕刻师傅是不可能接你这种料来雕这种题材的。

        九龙顿时傻眼,真想立马回怼过去,不过他最终冷静下来,先弄清楚这人的底细再说。

        这是一个上线不到五小时的新马甲,虽然至今也没见他发贴,也没让九龙看到他的精品雕件,他自称是雕师,到底是不是有意来捣乱的?先试试他水平再说。

        九龙便问对方,这批雕件只要你能说出不足在哪,我拜你为师。

        甲骨纹回答——?

        一:题材上都是些社会普遍的金银庸俗之气;????

        二:视觉上没有给及观赏之人第一时间的美感直觉和鉴赏寻味;??

        ??三:雕刻手法都是些学徒工挖糟去糠的初级线条;??

        ??四:材料上就更不好说,本人不会承接如此粗劣之器质;?

        ?这要取决于朋友对料石的认识程度,所谓的创意都是在“化腐朽为神奇”的基础上产生的,朋友对料石的不全面认识,看了作品之后,最多也只能附庸于别人赞美声中的惊叹,一声“好漂亮”就让你找不到北,这就失去共同鉴赏的意义了。

        他的这个见解一发出来,顿时在论坛里炸开了,还轮不到九龙回话,赵哥就先回怼了——朋友说的有一定道理,抛开圈子内大家玩的,能入眼的也只有两岸故宫和博物院级别的,这很正常。

        朋友既然境界这么高,能不能发一下你的作品饱饱眼福,让我也见识一下你的好作品?

        甲骨纹——这位朋友客气之中挥散着一种考证和求实的要求,今日没有准备,有机会一定请朋友鉴赏。

        赵哥——考证求实是必须的,希望甲骨纹常来聊聊,多交流交流,等朋友准备好了,欣赏欣赏。

        赵哥怕打击到九龙的情绪,私下告诉九龙,其实雕件要分清两个属性的:收藏级和消费级;

        而雕师也分孤品创作类和量产流水线,梵高是为了艺术而艺术,大芬村画家是为了糊口,雕刻师也一样,最后以艺术水准定高低。

        我对国内大师称谓的出现和泛滥持否定意见。

        因为,根据美术史惯例,大师的称呼或封号,一般是后人对先人有美术史贡献级别的作者的认定,一般不发生在活着或年轻时,更不是一个职称的认定,而是大浪淘沙沉淀后的自然显现。

        目前国内文化艺术界,大师泛滥的当属工艺类,而画家、雕塑家、音乐家、舞蹈家、文学家还没有或很少。

        谁称过张艺谋为大师?他自己也不敢,虽说他是翘楚。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