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集 格调为先

第(1/2)页

这些画面石,它的构图元素没有绘画性,构图布局也不符合画理,但图案直观,具有意境,没什么歧义,大家都能看得懂,市场就喜欢这个。

        九龙整体看完,特别喜欢这后面的几方,发自内心的表示赞赏。

        他明显感觉到,王老师是个有品位的人,他追求的是个性,比较前卫,不盲从。

        九龙虽然表示敬意,但想到自己进入石界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因此,内心深处是不赞成这样的,也许人各有志吧,他也就没有直接说出来。

        “王老师,我发现玩型石的为多,价格也高的出奇,画面石不但量少,价也不高,这是何故?”

        九龙问了个很实际的问题,他想听听王老师有啥想法。

        王老师沉思片刻,说道:“画面石赏玩到上世纪末才真正开始盛行,因此,发展历史短暂,理论建设滞后,成为制约画面奇石赏玩的瓶颈,价格低也就情有可言了。

        “现在,画面奇石的赏玩普遍停留在物象猎奇阶段,画面鉴赏从内涵往文化、艺术、精神方面的升华,应是未来努力的方向。”

        王老师耐心解释,其实他平时话不多,看到九龙今天表现不错,才回答他的这些问题,他希望九龙不要总是想着赚钱的事,应该多思考文化方面的提升。

        “玩画面石从哪切入比较好?”

        九龙知道王老师的意思,心神领会,直接问了他这个问题,他对这个问题困惑已久,一直找不到答案。

        王老师看到九龙终于讲到正题,心中欣慰,他耐心解答:“画面石的表现特征是图案的纹色呈平面展开,比起造型石靠立体的空间变化来获得审美效果,其题材范围要广阔得多。

        “因此,理论上画面石可以表现出一切平面艺术的图案。

        “由于画面石涵盖的平面图形范围太宽,要从中分出画面奇石的品位高下,要从中寻找最具艺术感染力的奇石,就必须对画面奇石有较深刻的理解,而不是仅仅从石头的纹理色块中,找出一二个妇孺皆可辨识的图案那么简单。

        “人们欣赏画面奇石,基本上都是立足自己的知识结构与生活积累,人的文化艺术积淀差异,导致对画面奇石理解的差异。

        “因此,不同素养的人欣赏同一枚奇石时,得到的感受会有天壤之别。

        “中国历史文脉传承的审美观,既不是浅层的猎奇,也不同于西方的唯美,而是重在一个品字,把品格看作是最高审美标准。

        “例如,宋代书法艺术造诣颇高的蔡京,因为人品低,在书法史上的地位也被蔡襄取代。

        “又如:中国对梅、兰、竹、菊、莲花、水仙、松、柏的喜爱,甚于玫瑰、牡丹、芍药等花美色艳的植物,也是缘于品格的象征意义。

        “古人爱玉,是把‘君子比德于玉’,把玉的洁白、温润、坚贞与人格联系在一起,注重格调。

        “因此,对于画面石鉴赏,画面的格调,主题的格调,应居于赏石要素的首位,是需要高度关注的,其次才是视觉上的形式美感。”

        九龙边听边点头,起初以为,只要能表现主题的画面石就是好画面,现在看来,格调高下才是第一位的,有理。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