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集 石刻悟道

第(1/2)页

九龙俩人边走边参观,这些大足石刻是佛教题材的石刻,非常精美壮观。

        每个雕刻都有自己的故事,而且还是彩色的,显得十分逼真,甚至活灵活现。

        特别是石洞中的佛像,表情神态自不必说,就连衣服的流苏都给人感觉是一阵风就可以吹起来。

        九龙边走边看,不知怎么,脑中都是云光法师的样子,随手把带来的九龙璧云光法师手玩件摸了摸,忍不住往每尊佛像看去,想要找到云光法师的影子。

        还别说,有几尊说像也不像,九龙心里有些不一样的感觉,似乎在这里,并没有看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宝顶山有一处博物馆,介绍了最早印度的佛教石刻,敦煌、麦积山、龙门的石刻图片也陈列其中,但总体和敦煌没法比。

        虽说是宝顶山石刻,但并不在高山之巅,更像在盆地的边沿上。

        没有屋檐山势的遮挡,石像们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但色彩很绚丽。

        此馆独到之处是将常人修道的故事、常人孝道的故事,还有劝人戒酒的故事等等,像一部可在山壁上看的连环画。

        然而此处最有名气的是修缮后的千手千眼观音,以及佛祖涅槃侧卧半身像,的确令人震撼。

        一处神秘洞窟因为节日人多限流,直接关门谢客,只有擦身而过的遗憾。

        本来以为大足石刻远不及武隆天坑等声名远播,然而节日里大足石刻也人满为患,都没有机会停住脚步细细欣赏,直接被接踵摩肩的人群推向出口。

        九龙和小乔干脆去另一处石刻区—石门山。

        因为导游说了,这里有不一样的石刻。

        石门山位于DZ区龙岗街道东20公里处的石马镇新胜村。

        这里果然没有让九龙失望。

        石门山摩崖造像为佛教、道教合一造像区,尤以道教造像最具特色。

        如第2号玉皇大帝龛外的千里眼像,眼如铜铃,似能目及千里;

        顺风耳面貌丑怪,张耳作细听状;

        二像肌肉丰健,筋脉显露,手法夸张。

        第7号独脚五通大帝,左脚独立于一风火轮上,广额深目,口阔唇厚,袍带飞扬,有来去如风之势。

        第10号三皇洞现存造像35身,儒雅清秀,衣纹折叠舒展,手法写实,“人味”多于“神味”。

        第12号东岳大帝宝忏变相龛刻像98身,以东岳大帝、淑明皇后居中,反映出公元10至13世纪(宋代)东岳世家在道教神系中的突出地位。

        佛教题材主要有药师佛龛、水月观音龛、释迦佛龛、十圣观音窟、孔雀明王经变窟、诃利帝母龛等。其中尤以第6号十圣观音窟最为精美。

        石门山石窟,刻于宋代,位于DZ区城东石马镇新胜村石门山巅,因其山两巨石夹峙如门故名。

        其沿岩造像,共13龛窟,或仙或释、或诸鬼神、居于一区,皆玲珑万状,鬼斧神工,精妙绝伦。

        九龙沉浸在佛、道世界,突然有所感悟。

        这些形态各异的石刻,不就是最好的赏石题材吗?以后碰到类似造型的石头,命名就容易多了。

        这里,有佛、有道,真的让人大感意外。

        按理,佛是佛,道是道,怎么会相处一起,这么和谐,这只能说明,中华传统文化具有包容性,这是老祖宗的智慧,也是中华文明没有断代的根本原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