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劳动与吃饭

第(1/2)页

“伐大树那么呦嘿!挖窑洞那么呦嘿!建起了厂房搞生产哪呀呼嘿,根据地就能得发展哪吼嘿!”

        “开荒地那么呦嘿!拖犁铧那么呦嘿!种上了小米搞生产哪呀呼嘿,战士们就能吃得饱哪呼嘿!”

        荒无人烟的山林之间这一日多了几丝生气,一阵阵动静不大但是整齐划一的的劳动号子回荡这座小小的山头之间。

        “连长你这招好使啊!队伍的士气马上就起来了!”李小凡前段时间伤得也不轻,伐树开荒这种事情是做不了了,蹲在正在修建的窑洞门口跟张龙飞守着一口大锅正认真的往灶里添柴火。

        张龙飞现在正在蒸米饭,营部的同志们在几个逃跑的地主老财的家里弄到不少的糙米,除了分给村里的人家一部分之外,剩下自然而然的充作了军粮,为此军分区的孙中兴也下了命令免除了军分区来年的税收,这让部队在当地开展工作得到了不少的百姓拥戴。

        这年头百姓脑袋上的军阀长官是走马灯似的一茬儿接一茬儿,一年换上两三波都有可能,来了一个就要征税,商人还好,我交不起我走人不行吗?但是农民不行啊,这个年头的农民离开了自己的土地就只能是死路一条。

        就像是电影让子弹飞的鹅城一样,农民的税收都已经收到几十年以后了,老百姓除了卖儿卖女之外几乎没有别的路可以选。

        跟大部分的偏僻农村一样,洛南地区也缺乏足够的法律支撑和政府关注,老蒋虽然挂着革命的名头,但是骨子里还是传统文人的那一套,讲究的是皇权不下乡,地方村镇的事情最好是地方自己管理,这一点日本留学归来的老蒋看到日本的农村自治制度的成功之后更是受到了莫大的鼓舞。

        只可惜日本掌控地方农村自治权的其实还是天皇自己,只不过是变相的加上了自治的名头,因为日本是皇权社会而且是一个统一自主高度集中的皇权社会,地方士绅贵族离开了皇帝就没有了生存的土壤,而地方的稳定对于要长时间在本地发展的地方大家族来说也是殊为重要,在这样的情况下,日本的农民虽然也是被压迫的对象,但是至少上层割肉喝血的还有一点分寸,韭菜能割茬,但是毕竟不会把根都给刨了。

        可是民国时期的农村是不一样的,地方士绅是地方士绅,政府是政府,军队是军队,这三方互不统属的时候居多,这也造成那个了三方矛盾积累的同时,最底层的农民要同时受到三方的联合压榨,地方士绅还要相对好一点,但是军队和政府的官员这些流官才不管这些,人家捞一把就走了,你能奈我何?

        故而,洛南县东部山区的这些乡村,有些村镇的税务已经收到了改革开放以后也就不奇怪了。

        仅仅是地主老才厚厚的家底中拿出了三分之一,就完全的激发了本地农民的革命热情,据冯辉说了一嘴,短短的半个月的时间里,二二四团就招收了整整二百多名新兵,而他们的背后则是两百多户上千人死心塌地的跟着红军走的底层农民。

        有鉴于红军的政治工作的先进性,大部分今年征收的新粮都给了地方上破产农民当做种粮,次一点的陈粮则被分发给没有口粮过冬的农户,最后两年以上的陈粮才被保留了下来当做了部队的口粮。

        这样的粮食按照现在的储存条件其状态就可想而知了,最起码张龙飞带着炊事班推着独轮车到仓库拉粮食的时候,粮仓里的味道能把人呛一个跟头,仓里老鼠一个个全须全影的足够一尺多长。

        这样的糙米哪怕是重新碾过一遍陈腐的味道也是久经不散,在来被服厂这里的路上张龙飞还好心的拿着米喂毛驴,然后这个常年吃草长大几乎没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