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红叶书》(十四)

第(1/2)页

梁风从崔记出来就去无华书肆看了看。

        他平时多去官院,几乎不去商户起的私院。无华书肆大小与藏书仅次于太南官办书院,寻常百姓不能踏足。他可以应和王的名号进入,但考虑到是天机阁阁主建议他来的,便没有报上名号,只似刻意似无意地露出腰间玉佩。

        本以为会有什么特殊待遇,结果书童领他进入一间厢房,奉上茶水点心后,再不理他了。

        厢房装饰雅致普通,或许是出于保养书册的缘故,书肆内没有熏香,反而很干燥。

        “我以为会让我见什么人。”他同老李说道。

        李晟摇摇头,也不知天机阁阁主是何意。

        回想塔内天机阁阁主神秘高深的模样,他又觉得这人应该不会骗自己。梁风便独自一人闲逛,路过各层书架,见到了许多听都没听说过的书名。

        他慢慢觉得稀奇,也不再探究阁主是何意了,专注地扫视每个书架上陌生的书本。

        直到看见孔孟之言在书肆中摆放的位置,他才发现这里跟寻常书肆的不同之处。

        那数十本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书卷占了一整面书架,架子却被摆在书肆最角落的位置,而且这个角落里几乎没人停留。

        一般书肆不会这样安排经典的摆放位置,梁风去问了问书童,书童告诉他:“咱书肆是以野史杂记为核心的,少摆那些多见的书,公子您若想看那些大书,可以去旁的书肆看看。”

        “为什么?”梁风不解,“那书架上的《论语》还是糊本,无华书肆怎么会没有珍本《论语》?”

        “您也说是珍本了,既是珍本,自然不是每个书肆都能置办得了的,每个来咱这的人啊也不是为了珍本来的。咱这书肆其实就是个偏门书肆,讲些大道上不能讲的话,记些流传中或真或假的谣言,还有儒师大家写的碎文,零零散散,咱书肆都会搜集起来,做合集。”

        书童笑了笑,“真要说起来啊,咱这肆里的书才更称得上是珍本。那些大家写杂言总会匿名,找起来不容易啊。”

        “还有这种书肆啊。偏门的。”梁风有点好奇,想看看新,便问:“那你这里最多人看的是哪几册书啊?”

        “那可就多了,九流十家可都有的,公子想看哪种?”

        梁风挑选许久,道:“儒吧。”

        书童在书架间穿梭,准确地在一架书中取下一本,名为《拆儒》,著者是上铭格老。

        上铭的位置在铭郡,格老这人梁风没听说过。

        “公子您是大人物,自然不知道小人物的姓名,这人在坊间可有名得很,大小商户往家里请的夫子都是他门下的子弟。”

        梁风恍然,将这两指厚的书拿去厢房里看。

        左翻翻,右翻翻,也没什么稀罕,内容如名,把儒学拆开了讲,很碎片,对名言的阐释也不比郑熹丘深刻,只是切入角度比较新奇,简单看看还是有点意思的。

        梁风继续往后翻,可是再往后,却觉出字里行间有股轻薄之意。

        书中说“中庸”是“和稀泥”,说“仁义礼智”应改为“人意力志”,说要以人为本,而不是“以仁为本”。

        好像掉进了字眼儿里面,梁风把这书拿给李晟看看。

        老李看书少,也只看些经典,但毕竟上了年纪,积累比他深厚,随意翻了翻便道:“王爷,市井碎言一向如此,看看就行,不必深究。”

        梁风一想也是,便将书放下了。

        隔日,他又去无华书肆,想再拣些稀罕书瞧瞧,问了书童才知,上铭格老还有一书是写巷尾谣言的,叫《闲言碎语》。

        书童跟他说:“公子,《闲言碎语》半真半假,您还可以看看逢山道人写的《周史之外》,虽然都是野史,但《周史之外》好多名儒都评点过呢。”

        “逢山道人?这人我好像听说过。”

        “公子,郑熹丘您知道吧?逢山道人曾经拜过郑熹丘的。”

        梁风这一听就来劲了,便要了《周史之外》看看。

        这时书肆门口传来几名女子说话的声音,压得低,片刻后没了声响。梁风绕开那几名女子去厢房,关上门,开始看书。

        看着看着,整本书的面目变得不对劲起来。

        朝廷史官编纂的《周史》中记载了大周开国皇帝武帝的生平,武帝出生时天生异象,据说红光漫天、飓风四起、飞沙走石,种种异象只是为了迎接一个婴儿。然而《周史之外》却说武帝出生时平平无奇,跟寻常婴儿出生并无区别。

        《周史》还说武帝身高八尺,眸光似电,威风凛凛,一怒如山崩。《周史之外》却说武帝长得其实并没那么英武,也不高,还说武帝知道自己长得不好看,所以会挑选长得好看的男子放在身边,专门接待外国使臣,充当门面。

        最最主要的是,关于大周开国前那数十年中原动荡、群雄争霸的时期,《周史之外》说武帝发家之前在乡野偷鸡摸狗,发家之后小人嘴脸,虽文武双全、任贤任能,却气量狭小,轻易能背信弃义。以贼称之,功劳很大,却也罪孽不小,用尽一切谋利手段,才最终登台将大周曲一唱三百年。著者评曰:奸雄。

        梁风越看越奇怪,《周史》里明明说武帝是儒雄,不是奸雄。武帝宽和仁厚,善待下属,天命所归。

        二哥一向不让他看野史的。

        梁风合上书本,将书往前推远了些,耳朵后面一滴冷汗流入衣襟。

        他想找人说话,可房里只有他一人,李晟今日没陪他来。

        扣扣——

        外面有人敲门,他立即起身,门外是书童和金絮。

        金絮看到他,颇为意外,“喔,王爷,是你啊。”

        梁风也很意外。

        “王爷,你是不是在看《周史之外》?”金絮不好意思地笑笑,亮出手里另一本《周史之外》,“我今天又忘记上次看到哪里了,王爷的那一本是我上次看过的,看完之后我在书页的角落做了个标记,记着看到了哪页,所以想问问王爷,我们这两本能不能换一下?”

        梁风知道了,回身拾起那书,递给她,问:“顾府的书肆里没有这书吗?”

        “有是有,只是无华的抄纸比较好,摸起来舒服些,不磨手。”金絮换了书,开心道:“谢谢王爷。”然后找同行的伙伴去了。

        梁风没了继续看书的心思,便去那十几个小孩的客栈看了看。

        梁风站在楼下,他们在客栈二层的窗台上。隔着半条街,梁风远远地看几眼。

        老李说他们很乖,经过这几月的调养,面色好了很多,但还是黄瘦黄瘦的,梁风只看了几眼,就走了。

        到天机阁上门这天,他目送十几个小孩登上马车,然后才去潇别府。

        他先到马厩看看小马,见金絮和顾琼正在喂草。小马一日日肉眼可见的胖了。

        “王爷,看我养得如何?”金絮笑嘻嘻,期待地看着他,“它可以开始训练了。”

        梁风摸摸鬃毛,“那就训吧。”

        金絮欢天喜地牵出小马去马场,溜起来。

        梁风和顾琼在马场另一边练骑射。刚跑两圈,顾琼就嫌累不练了,往树荫底下一坐,道:“姑母骑术好,不如让姑母教你。”

        “谁教我倒是无所谓。”梁风与顾琼并肩席地,打开水壶喝水,“只不过,顾家也可以随便找夫子教三姑娘吗?”

        “啊?什么意思?”

        “前两天我在无华书肆见到三姑娘在看《周史之外》,合适么?不应该看些正经的书吗?”

        顾琼表情疑惑,“《周史之外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