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后事

第(1/2)页

  汉都,成都。骗

  诸葛丞相崩,衣冠安葬惠陵,蜀中内外百姓沿途祭拜,以为哀悼。城内素缟三日,妇人不妆饰,文武着素服,以为举哀。

  朝议时辰,冬日的成都天色昏暗,寒风吹拂而过,宫殿上的白巾迎风飘扬,天空上飘散着点点雪花。

  大多数的大汉群臣面露伤感或是不安,显然他们仍未从诸葛亮的去世中走出来。

  不过领头的尚书令蒋琬单手持笏板,神色自若,与太常杜琼攀谈相关礼仪之事,并且还与杜恕、董允、费祎等人交谈军政事务,与往常无差。

  “咚!”

  随着,朝议的信号敲响,蒋琬这才停下话语,与众臣微正衣冠,整齐队形,大步入殿。

  见天子已坐在位上,群臣看着冕旒后的刘禅,呼喊道:“臣等拜见陛下,愿陛下万年,嘉福永寿~”骗

  “免礼。”

  刘禅微微抬手,扫视了一圈,少了那张熟悉的面孔,心中再次一紧,缓了缓心情,说道:“朕率大军东征孙吴,吴人降服,是以收复湘、交二州,本乃大喜之日,却逢不幸之事,诸葛丞相病逝隆中,朕心不胜悲矣!”

  “然丞相虽故,但国中诸事不可废。责令成都及州郡停祭拜之礼,素服三日即可下。若有违此诏令,又荒废政务者,当以渎职之罪论处。”

  上有所好,下有所从,在刘禅厚待诸葛亮身上再次展现出来。刘禅推崇诸葛亮,在其病故之后,也以诸侯礼安葬,追封为公。

  如此的举动,引得部分官吏想投机取巧,如广汉县有一吏员,听闻诸葛亮病故,哭得比爹妈去世还伤心,一度昏迷不醒。

  刘禅听闻之后,反而没有开心,而是感觉一股恶心上涌。为了杜绝这种事件的再次出现,也为了迅速恢复正常,责令各地郡县官吏着三日素服即可脱下,不用致哀。

  “诺!”众人应道。骗

  太常杜琼手持笏板,出位说道:“陛下,上丞相有功德于我大汉,其体资文武,明睿笃诚,受遗托孤,匡辅君室,继绝兴微,志存靖乱;爰整六师,无岁不征,神武赫然,威镇八荒,将建殊功于季汉,参伊、周之巨勋。……今其病逝,宜当追谥,上疏其德,以为后人瞻仰。”

  冕旒后的刘禅,微微颔首,说道:“太常有何所议?”

  “启禀陛下,上丞相文政武功,赫赫于世,今若追谥,臣当以为应上双谥,其首谥当表其德,后谥当赞其功。据谥法所解,首谥可为烈、忠、正。烈者,有功安民,秉德遵业;忠者,危身奉上,竭尽忠心;正者,内外宾服,昭功平民。”

  “后谥可为文、武,此乃上等之谥。文者,经纬天地,慈惠爱民;武者,刚强理直,克定祸乱。此乃臣等所思,望陛下采纳一二,以为追谥。”

  刘禅没有丝毫犹豫,说道:“丞相武功赫赫,可比韩信、白起,非武不能赞;在朕幼年辅政,不贪权势,克己奉公,亦如子牙,非忠不能表其德。故双谥当为忠武,赐其兴汉公印绶,谥葛卿为忠武公。愿其魂而有灵,嘉兹宠荣。”

  “诺!”杜琼应道。

  襄阳人习忠手持笏板,出列禀告说道:“启禀陛下,臣习忠奏事。”骗

  “掌校秘书习忠奏事。”黄门唱名道。

  “准!”

  “谢陛下!臣闻越王思范蠡之功,铸金以存其像。自汉兴以来,小善小德而图形立庙者多矣。忠武公德范遐迩,勋盖季世,其亡以来,百姓悲伤,多于巷祭,戎夷野祀,此非存德念功之举。臣等以为不如尽顺民心,则渎而无典,建之京师,又逼宗庙。臣愚以为宜因近其墓,立之于隆中,凡其故吏欲奉祠者,皆限至庙。以断私祀,以崇正礼。”

  习忠认为诸葛亮对于大汉有功德,在其病故之后,百姓常在街边野祭,官吏也无所祭拜。不如顺应民心,为诸葛亮建庙。如果建在成都,则是靠近季汉宗庙,不如在隆中立庙。

  杜琼眉头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