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送别

第(1/2)页

  公元229年,太和三年,三月,雒阳。
  从去年初到今年,福不重至,祸必重来,曹叡的心情也愈发郁闷。
  且不说兵败东吴,  西蜀,连鲜卑都蠢蠢欲动,围护乌桓校尉田豫七天七夜。
  现在连地处东北的公孙氏,都有出现不稳定的情况。辽东太守公孙恭,被侄儿公孙渊谋夺了官位,为稳定后方,  朝廷只好任命公孙渊为辽东太守,  以示安抚。
  现在的大魏急需利好的消息,曹叡也对即将出征的曹真抱有非常大的期望,  甚至在曹真无功之下,进封曹真为大司马,接替去世的曹休,为大魏擎天之柱。
  “陛下!大司马即将起程,不知陛下何时出发?”侍从在门外恭敬禀告,说道。
  曹真此次伐蜀,曹叡欲亲送,以激励伐蜀将帅,让其多立功勋。
  事忙之下,曹叡一时间忘记换下女装,戴绣帽、披漂绫半袖(注①),径直出殿。
  陪驾的杨阜见曹叡着奇装异服出殿,  急忙上去几步,  劝谏说道:“臣从未听闻送将军远征,陛下可穿此服饰,  不知乃是何礼也?”
  曹叡默不作答,返回殿中,在宫娥的帮助下换上礼服,重新出殿。
  杨阜见状,这才满意地跟在曹叡身后侍驾。
  杨阜落后曹叡一个身位,念及月前曹叡为大兴土木在雒阳附近修缮禁囿,选美女以充后宫。
  “陛下,当今吴、蜀还未平定,在外还有大军。不知可否停止修缮禁囿否?”杨阜站在车架外,说道。
  曹叡端坐车内,假装没有听闻,置之不理。
  杨阜有些不满,沉声说道:“臣听闻君王圣明,群臣才敢直言不讳。尧舜皆是圣明君主,其常让群臣提意见,方能为古之贤君。大禹多创功业,而自己处居的宫室却很窄小;前汉文帝崇尚节约,着布衣。”
  杨阜走在路上跟随车驾,苦口婆心劝谏着。
  “皆乃英明之举,望陛下能听之,鉴之。陛下应效仿上古圣贤善政,力避帝王放荡亡国之恶政。愿陛下所有思量,效仿前汉文帝让惠帝后宫佳丽出嫁,  把刚选入宫娥放出宫去。入宫宫娥年纪过小,臣以为其不知尊卑,无法侍奉陛下。”
  “建禁囿,因以节俭为上,节省费用,以补军费。若平定吴、蜀,则君民同乐……”
  曹叡脸上的表情愈发不满,但为表现出明君的样子,端正姿态,笑道:“卿言辞恳切,心地坦诚。朕会悉心考虑的,还望你继续劝谏,苦言衷告于朕。”
  闻言,杨阜才停下嘴里的碎碎叨叨,喜悦说道:“陛下英明,臣之后必定多有进言,不负陛下今日言语。”
  曹叡嘴角抽了抽,不再言语,心中拿定主意,他劝归他劝,朕不听便可。
  御驾在甬道上缓缓行驶,驶向城西,送行曹真。
  ……
  十里长亭外,柳树成荫,曹魏甲士缓缓在官道上行走。道路两旁,曹魏君臣和睦,欢送大军远征。
  曹叡缓缓走在道旁,曹真落后曹叡一个身位,牵着马陪同。
  曹叡负手背腰,看着远处山峦,沉声说道:“从去年至今,大魏烽烟四起,边境不宁,国内人心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