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三章竹帛

第(1/2)页

  刘禅并没有提前知会赵统,而是直接上门拜访。
  作为长子的赵统,眼角泛红,领着赵广急忙出门恭迎。
  进入卫将军府后,刘禅惊讶地发现,府中设施陈旧,布置朴素,  奴仆很少,开门的还是瘸腿的老兵。
  进入屋内,空气中弥漫着浓烈难闻的草药气味。赵云的两个儿媳忙前忙后,在榻前服侍赵云喝粥。
  赵云靠在榻上,枕头垫在腰部,身形瘦弱而又憔悴,  脸颊深凹进去,  见到刘禅的身影,赶忙吃力地撑起身体,想要行礼。
  赵云的两个儿媳愣了愣,急忙行礼,说道:“拜见陛下!”
  “免礼!”刘禅沉声说道。
  赵云边挣扎地起身,边看了眼两个儿媳,说道:“爹这边已经没事了,你们先回去照看孙儿,你们兄弟俩也退下。”
  “诺!”赵统、赵广带着媳妇缓缓退下,合上房门。
  刘禅加快几步,走到榻前,伸手示意,说道:“赵叔身体抱恙,无需俗礼,朕前来仅以子侄身份探望。”
  赵云摇了摇头,  准备面容苍白,气息不足地说道:“陛下为君,在下为臣,  君臣之礼不可轻废。”
  刘禅不由分说,  上去扶着赵云,  让他靠在枕头上。
  刘禅还帮助赵云拉了拉被子,叹了口气,真情实感地说道:“赵卿无需如此,你我名为君臣,实为叔侄。禅出生时,便由赵叔看护,先帝新野战败,若非赵叔单枪匹马,于万军丛中相救于禅,禅便早亡于乱世之中,安有如今。”
  刘禅看着躺在病榻上的赵云,不由悲从中来,伤感说道:“况且先帝与赵叔识于贫贱之时,相知数十年,不是兄弟,胜似兄弟。禅为先帝子,又如何不能称卿为叔父乎!”
  赵云抿着嘴,强忍着感情,  说道:“陛下仁德,  云知也!”
  刘禅握着赵云的手,  温声说道:“赵叔病情如何?”
  赵云苦涩地笑道:“老臣年迈,早年厮杀,旧伤过多,身体难支,或许天寿已到,要去追随先帝了!”
  刘禅心中叹息一声,安慰说道:“赵叔身体向来健壮,只是过于操劳罢了,休养数月便能痊愈。”
  稍顿,刘禅转移话题,说道:“赵叔何时开始追随先帝。”
  闻言,赵云脸上露出一丝回忆,说道:“若老臣没有记错,应是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云受常山百姓推举,以为公孙瓒为明主,率领本郡义从吏兵投奔公孙瓒。先帝那时亦在公孙瓒帐下,云得见先帝。”
  “此后,先帝助田楷抵抗袁绍,云为先帝执掌骑兵,可惜云因兄长去世,一别便是七年之久。”
  刘禅想起一事,忽然打断,说道:“赵叔且慢!”
  起身,刘禅招呼诸葛乔持笔墨,拿巾帛入屋。
  刘禅看着茫然的赵云,温声说道:“赵卿有大功与大汉,此乃为赵卿作传,待兴复汉室后,赵卿之名,将留于青史,受万人敬仰。”(注①)
  闻言,一向淡泊名利的赵云也不由激动起来,加重呼吸。青史留名四字,令他有些不知所措。
  待情感稍等平复之后,赵云把之前遗漏的为何会被常山百姓推荐的原因,详细道了出来。
  诸葛乔手持毛笔,将赵云所说内容记录下来。
  赵云缓缓讲述着过往历史,同时不仅将他自己的过往讲出来,还有把张飞、关羽早期的历史也一并说出来。讲到长坡坡激动之处,慷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