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三章访贤

第(1/2)页

“驾~”

        御者抖动着缰绳,驱使骏马前驰于官道上,周围数百汉军羽林骑四散在车驾附近,以为警戒。

        田野间劳作的百姓不敢多瞧贵人的车驾,看了两眼就忙于农事。倒是未婚少女还在田间偷瞄着汉军羽林骑,好似讨论他们的魁梧俊秀。

        刘禅站在车上,单手扶着腰前的木栏,望着田陇间往来劳作的百姓,不禁点了点头,夸赞说道:“颜卿之能,果然名不虚传。两军兵戈之后不久,居然能使百姓恍如无战事般于田间劳作,不废农时,实乃良吏也!”

        汉代之时,‘官’‘吏’二词是互通的。并不像唐宋之后,官吏界线清晰。

        何为?吏者,治人者也。官者,以冖覆众,治众者也。

        是故对于郡守、县长这种牧民官,称其为良吏,是为夸赞之语。并且汉代之时,有非常多的高级官吏是从底层治理升任上去。

        这一切的改变在于魏晋时期推行的九品官人法,下品无高门,上品无贱族。从而导致官要高于精通某种技术的吏的行政级别,再到后面吏成了一种贱业。

        作为陪驾的鲁芝,捋着胡须,说道:“颜公之名,于京兆百姓而言,有再造之恩。陛下不夺其官职,反而委以重任。又升京兆郡为京兆尹,故尹内官吏无不欢喜,纷纷往来农家之间,劝百姓归田。今京兆定,则关中将安也。”

        当初刘禅委任降人担任郡守,又提拔颜斐为京兆尹,可谓是众人皆惊。要知道京兆尹地位尊崇可比九卿,今让归降的人担任此官职,可谓是大胆至极。

        刘禅笑了笑,不以为然地说道:“关中论安民者,无人可出颜卿;于京兆有大功者,无人可过颜卿。是故朕若舍贤才,而用下人,岂不是有违世间常理。况且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如是而已!”

        闻言,鲁芝朝着刘禅,拱手诚恳说道:“陛下心胸广阔,有非常人之君有也。”

        刘禅没有回答,而是看着愈来愈有人烟的四周,吩咐御者说道:“人烟渐多,当以缓行为上,不要着急。”

        “诺!”

        ……

        随着车驾的缓缓前行,终于抵达杜陵县城内,在杜陵县长的指引下,车驾停在杜府门前。

        杜陵县长擦着脸上的汗,弓着腰说道:“陛下临幸我县,臣有失远迎,望陛下恕罪。”

        刘禅身着便服,挥了挥手说道:“朕不通知你,自当不会怪罪于你。”

        说着,刘禅看着大门两侧的门‘阀’‘阅’,随口问道:“此便乃杜恕之府?”

        “正是!”杜陵县长弓着身子,说道:“臣即刻让人通知杜恕,让他出来迎接陛下。”

        刘禅走下车驾,缓步走到右侧的名为‘阅’的柱子上,只见上方刻录着京兆杜氏历代高官的功绩以及官历。大部分是两汉时期京兆杜氏族人的内容,没有任何关于杜畿的内容。

        显然杜氏族人为了防止大汉追究杜畿这种逆魏高官,不得已的自保之举而已。

        刘禅嘴角上扬,他对于京兆杜氏甚有好感。不仅是因为杜恕、杜预父子,还有杜如晦、杜甫、杜佑、杜牧这种名传千古的人物。

        京兆杜氏可以追溯到南阳杜氏杜周,后武帝迁以豪族迁于茂陵,遂入关中。而其子杜延年,乃西汉麒麟阁十一位功臣之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