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新浪找上门来

第(1/2)页

苏庆知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他的一封回执邮件竟使新浪高层开了整整一个下午的闭门会议。水印广告测试      水印广告测试

        新浪创始人汪志东眉头紧锁,他跟前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台笔记本电脑,打开的页面正是苏庆知回复新浪的那封邮件,邮件只有七个字:“一百万,爱买不买!”

        如此强硬无礼的措辞,惹恼了整个新浪管理层,就连汪志东本人也被气得不轻。

        不过气归气,他是真的喜欢“sina”这个名字,说什么都舍不得放弃,但是一想到用100万人民币购买一个域名又觉得肉疼。

        公司的确不差钱,但钱不是这么花的。

        “sina”翻译成汉语是“新浪”,这个新的词语是汪志东亲自命名,其出处大有渊源。

        “sina”一词源于拉丁文中的“sino”,在拉丁语系中,“sino”是“中国”的意思。

        而在古印度语中,“Cina”也是“中国”的意思,与英语China  (中国)合拼,取名“sina”,意为“中国”。

        汪志东及公司高层普遍认为,用“sina”这个新词做为四通利方和华渊资讯网合并而成的新公司,寓意美好,富有内涵。

        而“sina.com”的域名也很好的表达了新浪网希望自己成为中华区最大门户的决心。

        可以说,“sina”一词占据天时、地利、人和,用它作为公司名称,可谓是皆大欢喜。

        遗憾的是,当公司注册商标的时候,发现“sina.com”的域名已经被注册,于是便有了那封让苏庆知报价的邮件。

        正是这封邮件,一石激起千层浪。

        新浪高层认为,与其花费100万人民币购买“sina.com”的域名,不如另起炉灶,重新规划一个新的名字,反正“新浪网”还没有上线,不会产生什么负面信息。

        但汪志东显然不这么认为。

        钱没有了可以再赚,“新浪”这个名字,今天丢了恐怕就永远都找不回来了。

        更何况,闭门会议已经持续了一个下午,公司高管进行了数次头脑风暴,一个又一个idea提出来又被无情的推翻,忙活大半天也没有拿出一个比“sina”更有说服力的名字。

        一个成功的企业,要创出自己的名牌,首先必须打出响亮的名称,而“sina”无疑是最符合要求的。

        思虑再三,最后汪志东一锤定音:派人去找苏庆知洽谈,哪怕不惜代价,也要将“sina.com”的域名拿到手!

        成功的人,骨子里往往有股偏执劲儿,汪志东显然也属于这类人。

        既然他下达了死命令,下面的人就算有意见也得保留,剩下的就是执行了。

        只是,汪志东的话明显值得推敲。

        “派人去洽谈”、“哪怕不惜一切代价”……

        既然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直接支付给苏庆知100万元即可,为什么还要派人去洽谈呢?

        “这就是领导说话的艺术。”新浪市场兼人力资源部总监于少华不无感慨。

        此次域名谈判购买事宜由他全权负责,所以汪志东说过的话,哪怕是一个标点符号,他都没有漏掉,必须一一推敲。

        成熟的员工有一个共性,政治觉悟比较高,在没读懂上级文件精神之前,不会轻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