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城隍

第(1/2)页

看到走出来的无名,所有村名都是为之一震,万没有想到他居然赢了,不过更准确的来说,是没有想到他居然活了;王奇水对这事也不例外。

        见此,村里人就问:“张半仙,他是谁?你说的救我们的办法,又是什么?”

        结果张半仙直接说道:“很简单,给他建一个城隍庙,供起来!”

        听到这话,村里人当即不干了,因为古人把城隍爷视为城市的保护神,明朝以后每座城市都建有城隍庙。城隍庙里供奉的城隍爷不是神仙也不是菩萨,而是为国家民族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名将或为当地百姓造福一方的贤哲廉吏,他们都是深受当地百姓推崇爱戴的历史人物。

        据史籍记载,中国最早的城隍庙是三国时期吴赤乌二年建的芜湖城隍庙。隋唐时期不少城市都建有城隍庙,唐代大臣张说、李德裕、杜牧等都曾祭祀过城隍神。到了宋代,城隍信仰在民间已非常普遍,城隍开始人格化,人们称城隍神为城隍爷。元代文宗天历年间,朝廷让城隍爷配享夫人,从此城隍庙里多了一个专门供奉城隍爷和城隍夫人的寝殿。

        把城隍信仰推上高潮的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据说他出生在土地庙里,所以对土地庙和土地庙的“上级机关”城隍庙极为崇敬,他登上皇帝宝座后,于洪武元年下旨封京都城隍为监察显佑王,职位正一品;封各府城隍为监察司民城隍威灵公,职位正二品;封各州城隍为监察司民城隍显佑侯,职位正三品;封各县城隍为监察司民城隍显佑伯,职位正四品。明洪武三年,朝廷颁布了专门祭祀城隍的典章制度,并下诏去除城隍封号,封京都城隍庙为“都城隍”,其他城隍只称某府某州或某县城隍。

        因朱元璋的亲自发动,明建国后各地纷纷修建城隍庙。据统计,明初全国有城隍庙1472座,也就是说当时每一座城市中都至少有一座城隍庙,城隍也开始正式被列入国家祭祀神灵的范围。

        城隍庙在选址布局方面也有别于佛庙和道观。首先,城隍庙一般建在城内,不会建在城外。由于城隍爷都是“高官”,所以城隍庙的布局犹如古代的衙门,主体建筑坐北朝南,中轴线上有仪门、前殿、戏楼、大殿、寝殿等建筑,两侧有钟鼓楼、东西配殿、廊房等建筑。

        作为明清时期岭南地区最大的城隍庙,广州城隍庙的主体建筑坐落在当时广州城的最高点禺山之上,仪门、中门、拜亭、廊庑等建筑排列有序,南面到惠爱路,东面到仓边路,建筑规模十分庞大。在清代,城隍庙与附近的禺山书院、关帝庙错落有致地分布在禺山周围,构成了一道独特的景观,在清代羊城八景中,就有“孤兀禺山”一景。可惜的是,在明清两代吸引了无数善男信女前来朝拜的广州城隍庙,于1920年被拆掉了大部分建筑,只剩下大殿和拜亭。

        如今,张半仙居然要帮这不知来历的无名建一座城隍庙,村民们自然不会同意,这也不是建与不建的问题,一来是不敢建,二来是不能建。

        所以就如此这般,此事就不了了之,张半仙也没有过多的说什么。就这样,大家也都以为这事就这样子过去了,可没有想到的是,这事过后没多久,村儿口那棵大槐树里的狐狸依,不仅成夜成夜的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