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回:唐使游历吐火罗 玄奘再讲印度史(上)

第(1/2)页

看着尉迟伏阇信颇为欢喜。于是,王玄策就递上了这最后一道程序----国书。凭借这份感情与情谊,这尉迟伏阇信二话没说,就亲自用唐文书写下两国友谊的篇章,随后又亲自用上了这玺印。

        当王玄策秉承恰当的出使方式,完成这应有的外交礼仪之后。尉迟伏阇信就设宴款待这些,远道而来的使节外加兄弟,宴会也始终在安乐祥和的氛围中进行这……

        两方人员说说你的风俗,谈谈我的感受,再逗逗这可爱小王子,感觉颇为融洽。而周曾和陈茂材也诉说这,这一路而来的经历,当说到在龟兹国,诛杀西突厥使臣的时候,让这尉迟伏阇信也愣住了。

        他没想到王玄策等一干大唐使节,竟如此勇猛,不仅被他们这番气魄所打动,更为这深层次的原因所震撼。

        至此之后,这于阗国自然是和大唐同气连枝。在两年之后,这尉迟伏阇信更是亲自前往大唐朝见皇帝陛下,此乃后话,暂且不表……

        相聚总是欢快的,分离总是难舍的,经过这几日的欢乐时光,天下自然是没有不散的宴席。一行人就这样带着不舍之情,告别了于阗国王;而尉迟伏阇信则带着亲近大臣,以崇高的礼仪,一直将他们送到城外二十里外的和阗河,才返回王城。

        沿着漫长的官道,伴随着和煦的微风,以及飘落的树叶,望着这一个个颇具英姿的背影,显得伟岸而雄壮……

        纵览当今的社会,在国际形势,风云突变今天,昔日颇为友好的两个国家,一言不合就变成了仇人;民族矛盾颇为突出之国家,瞬间也会变得四分五裂,战乱丛生。

        而在当时的西域诸国之中,虽说大的国家相对稳定,可是一些偏远之小国,为了国家之安定,自然是要抱团取暖。比方说昭武九姓,就是九个相对弱小的国家,互相依偎,互相照应…

        又是日出日落的一些时日,他们沿着颇为繁华的丝路商道南线,终于到了这著名的铁门关。只见此关:襟天山,带大漠,铁关夹险崖,极目少行客,一副标标准准的西域雄关。王玄策勒马关前,也是感慨颇深:张骞虎胆通西域,班超饮马孔雀河,而自己呢?

        “大哥,怎么不走了,过了这铁门关,咱们就到这吐火罗了”陈茂材,望着似乎在沉思之中的王玄策说到。

        却见这王玄策这样回到:“是呀,过了这关,就到了这吐火罗。还记得建元二年,张骞张博望第二次通西域,就是过了此关,到了这大夏国,在这里知道了身毒这个国家,也就是今日的印度,故而派遣副手前去出使印度。至今日,我们也将跨过此关,出使五印度诸部落,再续博望之伟业,实在是痛快呀!”

        但见这王玄策话音刚落,就引着众人策马奔腾,痛痛快快的过了这铁门关……

        入了这铁门关,就到了这吐火罗。这吐火罗故地正是以前的大夏国。因为这大月氏国被匈奴压榨的没了生存之地,故而只能一路南迁,后来就入侵了这大夏国,建立了新的大月氏国。再后来,到了这公元六世纪,就发展成了现在的吐火罗国。

        这吐火罗国南北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