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第 19 章

第(1/2)页

第十九章

        重剑的“重”字,    不光体现在手中之剑的重量上,    还体现在剑头的压力感应装置上。

        花剑与重剑都是只能“刺”的武器,兵戎相接时,压力感应装置触碰到对手的有效部位,    计分器上便记一分。轻轻一“刺”没有效果,    必须使劲“刺”才可以。

        花剑的压力感应装置是5oo克,    而重剑是75o克——在横截面不过1平方厘米的地方,    施加75o克的压力,这一“刺”下去,    即使隔着厚厚的击剑服,依旧会有痛感。

        面罩后,    钟可吐出一口浊气,他活动了一下酸痛的身体,不去想自己身上会留下多少剑痕。

        击剑是体力消耗极大的有氧运动,别看击剑运动员一个个看着纤瘦,    其实浑身都是腱子肉。钟可只是个普通学生,    平常疏于锻炼,    跑个步都会气喘吁吁,现在被这群肌肉男硬拽着“玩”了半个多小时,早就累的浑身软,全靠一口仙气吊着。

        他知道聪明的人应该选择退让——毕竟大北管天管地,却管不了杨心跃在复读班和谁当同桌。

        可是钟可不允许自己认输。

        谁说百无一用是书生?只有莽夫才会看不起秀才的好脑筋。

        钟可看上去已经穷途末路,    其实他的大脑里一直有一组数字在飞快的跳动着。

        《福尔摩斯》里面有个故事,    讲述了人的身高与脚印、步幅的关系。正常人的步幅(脚心到脚心)应该是身高的37%左右,    跑步时甚至能达到一米以上。在这场并不对等的比赛开始之前,大北曾经夸口许诺——“他的移动距离为前后一步”。

        已知:大北身高一米九五,钟可身高一米八五,重剑长达11ocm,大北可移动范围为前后一步,钟可移动范围不受限制。

        求问:钟可站在什么位置,才能让自己的剑击中大北,而避免对方的剑碰到自己?

        这个问题猛然看上去无解,因为大北臂展要长于钟可,无论如何钟可都会身处他的有效攻击范围内。大北虽然不能攻击,但是他可以反击,故而每当钟可靠近,都会被大北一顿狠打。

        但是呢,根据实际情况,数学题也是会变的——

        所有剑出厂时,剑条都是笔直的,但是选手比赛时为了保证剑头戳中对方时不打滑,都会把剑条调出弧度,像大北手中这把重剑,剑弓弯的厉害,整体长度就少了几厘米!

        再加上,大北为了给钟可一个下马威,酷爱“甩剑”,即运用极强的臂力,把剑在空中猛甩,金刚制作的剑条便可以像软鞭一样出呼啸的破空之声。这招确实很酷,就是会平白增加耗时,比最基础的“直刺”要多耗费半秒。

        而钟可就是瞅准了这之间的时间落差和长度落差,想在大北的剑落下之间,抢先击出一剑。

        只是他算来算去,却算岔了一点——大北的“一步”,和他计算的数据相差太大了。

        击剑比赛中有一种步伐叫做弓步,一米六的人弓步可达一米三左右,而大北一米九五的身高,又从小压韧带,步幅极大,他这一个弓步跨过来,钟可这只傻鸟稀里糊涂的就撞到了剑上。

        当大北后退时,一步也能退出去半米多,钟可的剑又追不上。

        于是,为了取得确切的数据,钟可就逼着自己,一次又一次的举着剑往大北那里冲。

        大北毕竟不是机器,做不到每一步都精准,而且一遍遍重复击败钟可,也让他越来越烦躁……

        到后来,大北直接用简单粗暴的一套组合打掉钟可:弓步甩剑!当甩剑落下后,每次都会正正好好击打在钟可持剑手臂的内侧。

        就在大北以为这一次又能一招制敌时,事情的展出了大北的预料。

        当钟可提剑冲向大北时,大北先后退一步用“防4”格挡开钟可的剑,紧接着便是一个弓步甩剑——然而这一剑并没有如期刺中钟可的手臂,只见男孩微微偏身,剑尖险之又险的擦过了他的身体,并没有触压力感应装置。同时他手中的剑借力又往前一送,直直戳向了大北的手腕!

        ——“哔!”

        在所有围观队员目瞪口呆之下,电子记分牌上,代表着钟可的数字居动了!

        一分!

        钟可真的从大北手上赢取了一分!

        ※

        记分牌上又跳了一分。

        现在,那上面呈现出了一个堪称刺目的对比:5比o。

        在击剑比赛中,几乎所有选手都会用“怒吼”来表达赢剑后的快乐。尤其是当最后一剑决胜剑刺出后,兴奋的怒吼声决定会传遍赛道内外。

        可是这一次,整个赛道鸦雀无声。

        金属剑道上,两个女孩遥遥相对而立,一个长及腰,一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