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七十四章 巴比伦三法典

第(2/2)页

手掌长的鱼类。

        看着如蜂群般飞来飞去的探针们辛勤劳作,努力拼凑历代国王的完整骸骨,东方晨不由得皱起眉头。心说巴比伦王国可真有意思,别的统治者死后生怕他人盗尸辱尸,无不费尽心机将自己遗体封存得宛如铜墙铁壁,因此才诞生了陵墓、石棺、棺椁等等。

        这几位哥们倒好,直接把自己剁碎了丢水池子里喂鱼。唉,这癖好,想不通啊!

        其实东方晨完全误解了,几千年前的事情,肯定有他想不到的地方。历代巴比伦国王之所以有如此奇葩的下葬形制,说到底还是那个“无限阶梯”惹出来的祸。在由无限阶梯引申出来的生死观念中,核心教义乃是死亡即新生。

        那么如何死法,这就很重要了。在那些神官国王看来,死,一定要像“阶梯出口”发生的现象一样,重点是“突然的消失”,因此一定要死得彻彻底底,不得留下任何阳间痕迹,故此才有将自己尸身剁为碎块的举动。

        可碎尸并不代表消失,所以才有了这方专葬国王的水池。水池中畜养着一种只生活在地下水脉的鱼类。因为只生活在地下,因此被神官祭祀们称为冥界之鱼,传说是死神的使者,专门负责接引亡者灵魂。

        只有被这些鱼吃干净,才算真正去除世俗的肉体凡胎,尽量符合“无限阶梯”式的死法。

        在整理出来的文物中,东方晨对什么金银宝石之类的根本不感兴趣,而是将目光放在了三块漆黑如墨,将近一米半高的扁柱状石器上。因为那上面不但印刻着清晰硕大的楔形文字,而且石柱顶端还雕刻着一个人物的半身坐像。实在太引人注目了。

        东方晨走过去,蹲下来仔细查看三块石柱,只一眼,便令他如遭雷击,耳中轰鸣不休。

        因为他对这东西太熟悉了:大名鼎鼎的汉谟拉比法典!

        此法典作为巴比伦第一王朝第六位君主汉谟拉比一生最伟大的成就,它给人类带来的财富,是巴比伦文明留给后世那两样著名建筑:通天塔和空中花园的千万倍。

        如今,东方晨却在这里见到了它,再加上今人昏厥的陪葬品,那么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古巴比伦王国历代国王就葬在眼前这座大坑里,包括汉谟拉比。

        而且东方晨还发现,三块石柱上面的楔形文字远比埃兰人抢去的那块要多得多。

        这应该是完整版的汉谟拉比法典了。此时,通过比对最右面那块法典上的楔形文字,东方晨终于能磕磕巴巴地尝试解读另两块石碑法典的内容了。因为最右面的石碑法典跟卢浮宫里存放展出的那块一样,他能倒背如流。

        终于,他从三块石柱上了解到,古巴比伦城邦王国整个社会体系是如何运作的了。

        按照他的通俗理解,最右面的法典,是给全国臣民设立的,东方晨称之为人典。左边那块,是讲凡人死后进入冥界应该遵循的规矩,他称之为冥典。而最中间的这块,也三尊石柱法典中最大的一块,则描述了诸神对凡人的要求,以及一些禁忌,称之为神典。

        原来如此。真正的汉谟拉比法典,不是一部,而是三部。而且这一壮举也不是汉谟拉比一个人的成就,三块法典集成了古巴比伦上千年的智慧和认知。流传于世的,只是适用于世俗的人典。冥典和神典乃是王国祭祀专用,根本不会让外人知晓,或者说,没有认同古巴比伦世界观和信仰的人,没资格受到冥神两部法典的保护。

        在东方晨看来,冥典和神典与其说是某种透着玄幻诡异的禁忌规矩,倒不如说是古巴比伦人对死亡与永生之间轮回的敬畏崇拜。而这种思想的源头,正是来自与那个神秘莫测的“无限轮回阶梯”。

        对于现实生活来说,冥典和神典远不如人典来得有意义,但是对当时的人们来说,这两种玄乎其玄的法典,绝对比人典更加权威和神圣。

        随后东方晨花费大量时间,加上智能帮助,开始逐字逐句破译冥神两部法典的内容。

        等破译工作大体完成后,却得到了足以让他差点疯掉的秘密……m.shenPINwu.COM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