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写经卷轴求月票

第(2/2)页

的心情也是非常激动。

        “好,嗯……”

        任博士张嘴答了一声“好”之后,马上闭上嘴巴嗯了一声,因为这口中呼吸出去的空气cháo湿,会对面前的这些卷轴有影响的。

        “这……这,怎……怎么可能啊?”

        任博士拿起一个卷轴,小心的将其摊开了四五公分的样子,凑着灯光一瞧,当下张大了嘴巴,完全忘记了要保护卷轴的初衷。

        “任哥,怎么了?”

        庄睿看到任博士的样子,心里有些奇怪,自己这师兄也算得上是见多识广了,怎么会被一卷古籍给震住呢?

        “呼……”

        任博士听到庄睿的话后,顿时反应了过来,连忙紧紧闭上了嘴巴,将卷轴合起来后,小心翼翼的侧着身子走到dòng口,大声的喘了一口气。

        “庄睿,你看看吧,这……这怎么可能呀?”

        在将卷轴jiāo给庄睿的时候,任博士脸上的惊荣还没有褪去,显然这卷轴的内容给他造成了极大的冲击。

        “《太极左仙公请问经》,任哥,这是道教经书啊,怎么了?”

        庄睿打开卷轴之后,一行竖着的字样出现在了他的面前,庄睿虽然对佛道二教都没有什么研究,但是看到这经书的名字,也知道这应该是道教的经书。

        任博士摆了摆手,没好气的说道:“谁说不是道教经书啊,你看看这字体……”

        “字体?”

        庄睿闻言愣了一下,再向手中打开的卷轴看去,眼睛渐渐亮了起来,“这……这是手抄的写经卷轴?!”

        所谓写经,即誊抄书写佛典的称呼,约起于西元前一、二世纪,即印度初期佛教之时代,其中,印度是以梵语书写,西域地方则梵语、胡语并用,锡兰等专以巴利语书写经典。

        后来道教盛行之后,写经这一称谓也被其所用,只要是人工手写誊抄的经卷,都被冠以这个称呼,在印刷术尚未发达时,写经实具有弘传流通之意义与功德。

        像神话故事西游记中所说的唐僧取经,其实在真实发生的事件里,唐玄奘所从西域带回的经书,其大部分就是手抄本,至于写经卷轴被世人所熟知,则是在一百年前敦煌藏经dòng被发现之后的事情了。

        敦煌藏经dòng所出土的经卷古籍,几乎全部都是人工手写誊抄的,由于明清之前遗留下来的手写经书极少,所以写经卷轴,几乎就成了敦煌出土文献的代名词了。

        庄睿的反应也不慢,将写经的的来历在脑中转了一圈之后,马上开口问道:“任哥,这……这莫非是敦煌藏书?”

        “我……我也不知道,这卷《太极左仙公请问经》是楷书抄写的,你看看,这每行都是十七个字,上下及行间都是用淡墨丝栏给区分开的,应该是隋朝的风格……”

        任博士接过庄睿手中的写经,又打量了一番,给这个卷轴断了年代,接着说道:“明清之前的写经,几乎都出自敦煌,我看……**不离十就是敦煌文献里的一部分了……”

        虽然做出了推断,但是任博士怎么都想不明白,敦煌文献问世已经长达百年,而已知的那些古卷经书,也都流失在世界各个国家,为何这里又会出现这么一卷经文呢?

        而且按照目前的情况来看,估计不仅仅是自己手中的,这佛像内被油纸包裹的严严实实的物件,恐怕都是这种经文古卷了。

        “想那么多干嘛?猛子哥不是说过吗,在百多年前,曾经有敦煌的道士来过这里,说不定就是那个王道士藏匿的呢……”

        庄睿不知道,他随口说出的这么一句话,却真是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事情,这些经卷,的确是王道士当年藏匿的。

        上个世纪初的时候,王道士和这座古寺的主持jiāo好,在发现敦煌藏经dòng之后,将一批约三万多本经卷运到此处,只是没想到几年过后,那位主持在坐化之前,又邀约王道士来到了这里。

        当时主持本想将这些经书归还给王道士的,只是那时王道士为了保护敦煌遗产四处求援而未果,在敦煌还放着五万多卷经书不知道如何处置,当然也就没心思去处理这些经卷了。

        加上那时寺庙周围的沙漠化已经比较严重了,运输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思付再三之后,还是决定将这些经书藏匿在寺庙里。

        时隔近百年,当年知道这些秘辛的人早已逝去,如果不是庄睿等人误打误撞的来到这里,恐怕这些珍贵的敦煌文献,还不知道将被埋没多少年月?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