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八章南北雕工

第(2/2)页

跑去,鬼才会跟他过来呢,于是继续说道:“老爷”您看到时候能给我介绍一两位大师吗,价钱不是问题,心瓒心们愿意来”

        “大师?呵呵,现在能称大师的人。都比我小不了几岁的,他们可不会为了钱出来,不过你也别着急。什么时候你料子解出来了,我叫个。徒弟过来帮你雕琢,他的手艺比我当年也差不了多少,现在也是扬州雕工中的佼佼者。”

        老人给庄睿吃了个定心丸,他在外地的几个徒弟,现在各个珠宝公司里,都是独当一面,只要庄睿出得起价钱,他开这个口,徒弟们想必都会卖师傅几分面子的,而且他们年纪都在三四十岁之间,正是出手艺的黄金年龄。

        “古师伯也是扬州雕工吗?”庄睿有些好奇,南都北古,好像这师承是不一样的,做晚辈的对长辈的八卦。总是很热衷的。

        “不是,古老弟是北工一派的

        到庄雾有些不解,老人接着说道:“自古至今,玉雕都有南北工之分。北方工以北京为中心,又称京作;南方工则以苏州为中心,又称苏作或者是扬州工,而古老弟就是京行的。”

        “这两者有什么差别吗?”疟睿对于雕工还真是一窍不通。“呵呵,差别可大了,南方工艺细腻,重细节部分的逼真精细。特别表现在玉器摆件上。

        而北方工艺多用简练刀法表现,通常在玉石上留出较大面积,形成“疏可跑马、细不透风”的特点,寥寥几刀,就可以讲人物花鸟动物的造型,勾画的淋漓尽致。

        其次就是造型上的差异,给你打个比方吧。”

        老人站起身来走到保险柜那里。从里面取出来一个物件,摆在了庄睿的面前。

        “这个。是清代雕工中有名的“松鼠吃葡岛”北方通常用一大片叶子为底,突出表面葡每的形状;而你看这件,是把葡萄整体细致雕出来,并把葡萄底下的玉石掏空了。”

        老人把这个精美的玉石雕件翻转过来,指出里面空心的地方给庄睿

        。

        “咱们南方工向来“不惜好料”为了一件精品可以牺牲不必要的部分;而北方工多“惜料”尽量保留玉料的完整。像这外“松鼠吃葡萄”重四百五十八克,要是换成京作雕工的话,最少能留下来六百克的重量。

        从艺术上来说,南方工更求极致、完美,但是现在和田玉与翡翠的材料的逐渐减少,大部分收藏的人或者是消费者,都以称重来作为衡量玉雕的标准之一,所以南方工现在也借鉴了许多京作雕工的手法。

        只是现在的玉器市场,南方工占到了皮的分量,而北方工只有不到糊。并且还有越来越萎缩之势。”

        “不是吧?差距会有那么大?那为什么古师伯还这么有名气呀?”

        庄睿被老人的话吓了一跳,这京作雕工也忒不争气了一点。

        老人笑了笑,说道:“主要是在清三代的时候,那几个皇帝都认可扬州的雕工”所以到了现在,扬州工的价格就高于北工了,还有就是南方玉雕人才比北方多,后继有人。并且玉雕已经形成了产业化,发展甚好,影响力也广,北方的从业者却是在日益减少,难成规模。

        像我这样水平的,扬州还有不少人。但是现在的京作雕工,古老弟可谓是一树擎天,如果不是他在撑着,呵呵,京作雕工都不会有人提起来了。”

        得出来。老人对自己出身于扬州工很是自豪,但是对古老爷子的手艺也是倍加推崇。

        听老人这么一解释,庄睿算是明白了这雕工行当里面的内情敢情古老爷子是京作的独一份了,怪不的在行业内地位如此之高。

        其实庄睿还是把他那位师伯想的简单了。古天风不仅在雕刻上极有天赋,识玉鉴玉更是一绝,所以才能数十年来长盛不衰,其在玉石行的地位,就和古玩界那个姓爱新觉罗的大师差不多。

        虽然此行的目的没有达到,不过庄睿也是受益匪浅,在告辞老人之后。驱车回到家里,庄睿拿起了电话却是犹豫了起来,自己网到家没两天。而且白狮还在生病,到底要不要马上去北京呢?

        “先打个。电话通下气吧,”

        这平时不烧香,急来抱佛脚可就有点不讲究了,想了一下之后,庄睿还是拨通了古老爷子的电话。

        防:两更完毕,急求推荐票支持。那啥,外站看书的朋友也登陆下嘛,拜托朋友们了。

        。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