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3章 我想和这个世界谈谈

第(1/2)页

在襄阳城地段最好的地域,矗立着一座大院,金碧辉煌屋宇连环,亭台栈道曲折,四开的大门正中牌匾上两个烫金的大字:陈府。

        在襄阳有个说法:宁受府衙棍,不遭杨府刀。

        如字面意思,承受府衙棍棒还有机会活下来,若是得罪了杨府,在鱼龙会的刀下,绝对没有活下来的机会。

        襄阳城中,只知鱼龙会陈炀,不知知府。

        然而敢怒不敢言。

        没人想过,也没人敢去临安告御状,曾经这样做的人都已经死在了前往临安的路途之上,抛尸荒山野岭尸骨无存。

        陈府,才是这襄阳之主。

        而陈府的主人陈炀,便是这襄阳之王。

        此刻,这位襄阳之王正在慢条斯理的吃着早食,身后立了一排的丫鬟,门口站着个面目枯槁的老书生,手上拿了个巴掌大小的算盘,安静的等着陈炀。

        陈府谁都知晓,在陈炀吃饭时,绝对不能去打扰,否则后果很严重。

        陈炀二十有四,面目方正身材高大,言谈举止间颇有正气,任谁第一眼看见他,都不会将这样一个一身正气的人和襄阳地下之王联系到一起。

        无人不敢打扰陈炀,陈炀却主动提了起来:“那个女人和胭脂柳搅在一起了?”

        老书生点头,“昨夜住在柳府,今晨一早就和胭脂柳出城游山玩水去了。”

        陈炀唔了一声,“漫天枯黄,那一阵春风带来的春意早就消失无踪,游山玩水?我看啊,都是心怀不轨有所图谋罢。”

        老书生慌不迭应是。

        陈炀喝了几口雪梨深参竹汤,好整以暇的放下碗,“那个面首呢?”

        老书生脸色有些凝重,“昨夜那少年被知府崔笙请去了,今日倒是一直在崔府,并没有离开襄阳的意思。”

        陈炀讶然,“崔笙?!”

        老书生苦笑,“如此看来,那少年和那个女人来头不小,说不准真是传说中的——”

        陈炀斜乜一眼老书生,“多嘴!”

        老书生吓了一跳,慌不迭噤声,握住小算盘的手不停颤抖,对于陈炀,这位老书生是打从心里恐惧。

        陈炀擦了擦嘴,起身,一边往外走一边说道:“着人去盯住这两人的动向,另外,也要注意胭脂柳和崔笙,不要被他们坏了我的好事。”

        老书生如蒙大赦,慌不迭离开。

        陈炀冷哼了一声,一个人绕过假山亭台,来到一座幽深院子前,推开门后掩上门,走来到台阶前,望着正堂里坐着的耄耋老人,陈炀缓缓跪下。

        “爷爷,你十四岁从军,十六岁在襄阳城立下汗马功劳,是我陈家之幸,然而也是我陈家之悲,有你之功劳,我陈家成为襄阳望族,但因你之功劳,陈家早些年被朝廷刻意打压,你的儿女们有哪一个得到善终?”

        “无论是谁,无论有多大的才华,只要出了襄阳城到外地出仕,就难逃意外死亡的结局,这些年啊我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你看,咱们在襄阳城不活得好好的?”

        “但是半个月前,你那个老战友走了,当年襄阳城头死守的老卒,就只剩下你了,等你仙去,咱们陈家啊,免不了要被赵室清算。”

        中堂里的耄耋老人一直不说话,就那么安静的坐着。

        陈炀缓缓站起来,“所以呢……既然迟早是死路一条,我为什么不能挣扎一下,现如今机会来了,只要能得到那个女人,就有和女帝讲条件的底气。”

        从始至终,陈炀都只是用你,而不是晚辈应有的尊称您。

        陈炀转身,走向院门,“退一万步,女帝不在意那女人,也无妨,我带着她去蜀中,想必那个好人妻的蜀王赵长衣会高兴的紧。”

        将那女子送给赵长衣,路上么,自己也可以享受一番,而不被她察觉。

        春药?迷药?

        我多的是!

        我陈炀本来就不是什么好人。

        陈炀走出院子,大门缓缓关上,院子里阴风阵阵,从始至终都没有一丝声音,仿佛是一座鬼宅,令人遍体生寒。

        门口,陈炀对着竹林暗影里点点头,“但有靠近打扰老爷子者,杀无赦!”

        竹林中骤起萧杀,剑意阵阵,如有龙吟。

        枯叶飞舞。

        ……

        ……

        最难缠的人是陈炀,从崔笙口中得知一些消息后,李汝鱼心中已经有了计划。

        斩蛇七寸。

        正如当年的众安堂,君子旗一倒,众安堂便分崩瓦解。

        这一点想必官府也知道。

        只是不直接能对陈炀下手,杀陈炀可以,但绝对不能是官府的人,或者说,就算是官府的人,也需要一个绝对能让天下将士信服陈炀有必死的理由。

        不能让大凉士卒认为是朝廷故意杀的陈炀。

        如果让大凉士卒知晓朝廷杀了襄阳老卒的后人,你让那些浴血奋战的将士如何想,告诉他们陈炀作恶多端咎由自取?

        大概没人相信。

        其实说到底,今天的困局,还是陈炀等一众老卒的后人不甘心沉沦,他们若是接受现实,踏踏实实做人,在当今文武并盛的局势下,谁还会在意他们父辈的过往。

        只不过作恶惯了,不愿意放弃这种轻易敛聚财富的生活方式,有道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善恶之事亦如此。

        所以才有放下屠刀立地成佛之说。

        但这种说法李汝鱼是非常不赞同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那曾经被他们伤害过的人呢,他们又是何等无辜。

        而陈炀的鱼龙会,我行我素,丝毫没有弃邪归正的意图。

        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作死。

        李汝鱼想和陈炀谈谈,如果能不起刀戈将襄阳乱局抚平,那是最好,甚至没准能让渝州那边多数百悍卒,也算是造福一方百姓。

        但是要谨防陈炀狗急跳墙。

        李汝鱼先问了崔笙,襄阳府是京西南路路治,那么那些安抚使、宣抚使、防御使等一众大佬对襄阳乱局是如何看待。

        得到的答案让李汝鱼一阵头大:安抚使悬空,宣抚使是陈炀父亲的同科进士,防御使等人早就被收买,和鱼龙会坑壑一气。

        也就是说,自己能用到的官府力量,只有襄阳府隶属于中卫二所的北镇抚司。

        府治和路治里的兵丁,不敢奢望。

        作为路治、府城,北镇抚司中卫二所的力量真不薄弱,除了一位副千户坐镇外,尚有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