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一章 调虎离山 我欲南走先取东(下)

第(2/2)页

虞一带相遇,唆都的骑兵与宋军殿后部队接了几仗,因宋军防守严密,并未占到什么便宜。为稳重起见,元军也放慢了速度,不紧不慢的尾随到了余姚。

        在余姚,宋人忽然分兵,约两千人往东走,四五千人直转南下钻进了四明山中,往东的都是骑兵,但是走的不快,往南的多为步卒,却跑的很急。

        “雕虫小技,怎瞒得过本将!东去的骑兵故意慢行,显是引我军去追。南下的步卒却走的那么急,正主肯定就藏在其中!”唆都大胆判定,宋人就是想利用四明山区的崎岖地势,使骑兵难以展开而甩脱追击。斥候前出探查的结果也证明了这一点,宋人队伍以牵线阵急行军,内里却防护严密,常人难以靠近。情况看来是确凿无疑了,宋人的策略必然是想护着“大鱼”向南绕道四明山,从奉化一代再兜回庆元。

        由于分兵误导,宋人又忽然加速逃跑,使得两军距离又拉大了一点。唆都当然不能让宋人得逞,下令加紧追击,却被宋军设下埋伏,前驱的一个千人队被狠揍了一顿,折损好几百人。而且东去的那支宋人骑兵竟又折返回来,要不是唆都在后路早就有备,险些被宋人包了饺子。当然元军兵力占优,倒没那么容易被吃掉,但这事给了唆都一个警醒,不敢再轻兵冒进,只能不远不近的吊着,还得防着后路。

        ……

        话分两头,再说南面的一路,这一路才是“正主”所在。

        张镝领二百骑兵,每人双马,在驸马都统杨镇引领下往南接应,在萧山以南诸暨以北的两县交界地带赶上了益、广二王的队伍,二百多人无车无马,连杨淑妃、俞修容两位太妃都得步行,二王则由杨亮节、俞如圭两位国舅驮着,走一阵、背一阵、歇一阵,好不艰难。更坏的是保管财物的几位宫人见财起意,裹了细软半路逃跑了。仓皇出宫之际,本就来不及带什么值钱的东西,这下雪上加霜,两百多张嘴连吃饭都成了问题。两宫太妃和益广二王都吃不上一口热的,手下从人更是没办法,很多人已经一整天没喝过一口水了。养在深宫中的人何曾受过这样的苦,前面道路艰险,后面又有追兵,几乎到了绝境。一帮子老弱妇孺,对于前途实在失去了信心,多有趁早开溜的心思了。

        就在这时,张镝领二百精骑来援,不啻于雪中送炭,救星终于来了,绝境中的人们只差一口哭出声来,怎不激动万分呢。

        现在有大兵护送,人人都似吃了一颗定心,。又有多余马匹驼载,总算免了大部分人的跋涉之苦。不过毕竟离临安尚近,队伍还需谨慎,张镝便请示两宫,接下来昼伏夜行,掩饰行踪。而且鉴于各处官府难免已经变节,确保安全之前,沿路都尽量不向州县求救,以免被一锅端了。至于行进目的,按照张镝的建议,最好等行至婺州,离敌稍远再做休整。

        两位太妃都是年轻无主见的妇人,对张镝的建言无不应许,两位国舅自然也都同意。于是在四五百人的队伍中,虽有亲王、贵戚、显官,但区区九品实职的张镝却俨然成了其中的核心,众人都不自觉的惟马首是瞻,这大约便是一种天然的领袖气质罢。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