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 鸣钟聚徒 袁天与晓陈大义

第(2/2)页


        而今焦山再败,鞑虏已破江、淮,临安豺狼环伺、危在旦夕!

        只恐万里神州将为腥膻之地,华夏子民皆成奴隶犬羊!诸君以为,这天,是否要塌了?”

        学子们终于明白先生今日要讲的主题,仍是这愈来愈坏的国势。胡元的暴虐,人尽皆知,其本性贪婪残暴至极,每到一处,往往破坏城市,杀人放火,抢劫掳掠,**妇女.....许多原本富庶繁华的城镇,空余断垣残壁。当时传言,元兵到一城,如一日不降则杀十之三,二日不降则杀十之七,三日不降则破城后无论男女老幼屠尽杀绝!如川蜀之地,人民不屈,数十年前抵抗激烈,被蒙元破后几乎十不存一,天府之国成了人间地狱。

        读圣贤书、常怀君国、心系天下,这是四明书院每个学子都懂的道理,而过去袁先生也总是教导国危之时仁人君子都应勇于任事,更常常推崇史上各个忠诚节烈之士。但是作为一介书生,有心无力,如何能在这乱世危局中有所作为呢?不过今日他们觉得有些不寻常,先生一早召唤大家前来,总不可能只是为了危言耸听,定然是有什么深意的。只是方才先生的话不少人没记清前后,但有四个字却令众人哗然——“焦山再败”,到底是什么情况?

        袁镛朝北一拜,缓缓说道:“鞑虏贪得无厌,得寸进尺,我王师又在镇江败绩伤亡。今朝廷微弱,乾坤几息,两宫惶遽难安。惜闻主忧臣辱,我今深感为羞!诸君皆为衣冠之家,不耕不织而享饱暖,当知历代养士之厚无如我大宋者,在此危急存亡之秋,安能不奋发而报国恩!?”

        堂下学子似有意动,但更多人还是迷惑不解。

        袁镛看向张镝,张镝会意,从怀中掏出勤王檄文,抖落开来,三尺见方的诏书上,白纸黑字展现在众人跟前。而后他接着话头说道:“太皇太后有召在此,令天下豪杰俊彦勤王保国!”

        无异于一颗重磅炸弹,在众学子心中炸开了,他们早先就被张镝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触动过,只不过很少有人能切实的想得到如何去做,现在有人将它明明白白的说出来了,勤王!却忽然有些无所适从了,甚至比原先的迷茫更加迷茫。

        袁镛知道,这些年轻人不缺乏勇气,也不缺乏才华,缺乏的只是一个引路之人,现在这条路在眼前,还需说动他们迈出第一步。于是继续说道:“兹事体大,自古勤王之事,皆艰难险重,如不愿涉险,我决不强求。今日我将往城中请赵府君竖起义旗,诸位若有意者,便与我同行,待府君应允,便回家中召集乡党亲族同来聚义。”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谁若不去就成了孬种,谁愿意被同学瞧不起呢,于是个个群情激昂,嚷着“同去!同去!”其实年轻人最易为同一个理念结成坚定的同盟,“勤王”就是这样的一个正确的、光明的、强力的理念,令数十学子全都为之澎湃。

        袁镛大喜,召唤众人一同往城内去。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