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章国之二宝

第(1/2)页

大家一路上走走停停,都快十一点了,才来到石堰镇,大家看到在古石桥的入口处竖立着一块大大的石碑,上书:国家非物质遗产竹纸制作技艺基地。

        此处位于一片幽僻的山林之中,四面环山,四周遍生慈竹林,郁郁葱葱,泉水清澈见底,景色秀丽宜人。笠超过去来过这里,他告诉小萌他们说,这里是被誉为“国之二宝”之一的国家级非物质遗产——夹江手工造书画纸之乡。在中国有宣、夹二纸,堪称二宝,国画大师张大千老先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曾经在这里同当地抄纸匠人研发国画纸,大千纸坊,便位于此地。听了他的介绍,青柔的眼睛里泛起了兴奋的光芒。

        笠超带领着众人驱车来到半山腰,在一家挂着古石桥书画纸厂匾额的大门口停了下来。笠超响了几声喇叭后,纸厂的大门开了,一位六十多岁的白发长者迎了出来。笠超忙下车和他打招呼,听那长者爽朗笑道:“笠超老弟,终于请得你大驾光临,蓬荜生辉啊!稀客稀客。”

        笠超忙客气地说道:“石大哥,客气了,好长时间不见了,您老是越发的精神了。”

        “托你的福,托你的福哈!哈哈哈”长者打着哈哈应道。

        笠超跟众人介绍说:”这位是石元春,石大哥,这家书画纸厂的老厂长,古法手工书画纸抄造的前辈了,大师级、国宝级的人物。“

        石元春忙摆手谦逊地笑道:”过奖了,过奖了,笠超,你就爱给我戴高帽子。“

        寒暄过后,笠超问大家想不想进到厂里去看一看书画纸是怎么样抄造出来的。青柔就马上点头说:”如果不麻烦的话,很想进去参观一下,看一看。“

        乐乐的兴致居然也很高,举起双手又蹦又跳地嚷道:”我也想,我也想,舅舅。”生怕舅舅看不到自己。

        婉如见平日里只知道玩耍吃喝的儿子这会儿的兴致这么高,高兴地说道:“好呀,我也要去,让我们乐乐也长长见识,增加些知识。”

        见有人附和、响应自己,特别是能哄青柔高兴,笠超心里很是舒畅、愉悦。只是有一点小小的疑问,怎么青柔会对书画纸这么感兴趣?

        于是笠超让凯子和小强把车都开到空地上停好,然后和众人一起跟着石元春进了纸厂。

        这是一家纯手工抄造书画纸的生产工厂,占地三十多亩,是当地最大的、历史最悠久的纸厂了。进到纸厂后,青柔见料场整整齐齐的堆放着不少的竹子、还有好些叫不出名字来的干草,听石厂长介绍说,竹子是慈竹,草是龙须草,都是抄造书画纸必不可少的原材料。众人拿起竹子和草看的看,闻的闻,也没看出有什么特别之处来。于是听石元春继续介绍道:“夹江书画纸生产历史悠久,始于唐,继于宋,光与明,盛于清。清康乾年间成为”贡纸“和”文闱卷纸“,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了顶峰。产量之多、品种之繁、品质之佳,为全国之冠,我们这儿的书画纸具有‘肌细、油嫩、棉韧、洁白、做手’五种特色,谓之’五皮齐‘,自古以来就有’立起来一照当镜子,铺起来一模当绸子‘的说法。我们这里的手工造纸工艺应天时地利而生,与明代《天工开物》中所记载的工序完全相符,从原料到一张完整的纸,足足需要十五道环节,概括起来为二十四个字’砍其麻,去其青,渍其灰,煮以火,洗以水,舂以臼,抄以帘,刷以壁”石元春如数家珍、滔滔不绝地向众人介绍着,笠超听了不感兴趣,无味得很,下意识地瞥了一眼青柔,见她却听得津津有味,眼中泛光。而那个小胖子乐乐老老实实的牵着青柔的手,抬头看着青柔,学着她的样子,煞有介事频频点着头。

        笠超看了不禁哑然失笑,碰了碰自己身边的婉如让她快看,婉如看了莞尔一笑说:”这胖娃儿跟你小时候一个样子,那会儿我带着你去博物馆看展览,你也是这个样子,只是那时候你比乐乐还要胖!“

        最后,老石还带着众人去了抄纸车间,观看厂里的工人实际操作展现手工抄纸的沤、蒸、捣、抄四个环节,七十二道工序的全过程。

        笠超见工人们抄纸时很好玩的样子,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