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新的党争3

第(2/2)页

张同司马光一样,属于保守派。

        王安石罢相后,却是他的另外一个亲家,吴充继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很快就把他调任到了京城,很快就升任为馆阁校勘、历史馆检讨、著作佐郎。

        不过,吴充也并没有在这个位置上呆多长的时间,便被王珪和蔡确合力赶下了台。

        而这个时候的刑恕却发生了极大的转变,王珪这个人众所周知的三旨宰相,虽然他贵为首相,却没有多大的权柄,完全是在看宋神宗的眼色行事。

        于是,之前一直反对变法,惹怒了王安石的刑恕,这一次却背叛了一向都志趣相投的司马光和吕公著,主动投靠了一直坚定变法的蔡确。

        在权势、友情和理想的面前,刑恕选择了权势。

        刑恕,你的节操呢?

        这大概是王安石、司马光和吕公著得知这件事之后,最想问刑恕的一句话吧!

        宋哲宗继位之后,刑恕认为自己有拥戴之功,却仅仅被任命为右司员外郎、起居舍人。

        于是,他便开始对蔡确不满,一直怀疑是蔡确从中作梗。

        这之后,为了得到重用,刑恕居然想要尊立朱太妃,也就是赵煦的生母。一向聪明的他,这个是时候也不知道是不是昏了头。

        朱太妃虽然是赵煦的生母,可是,如今垂帘听政的人,可不是向太后,而是太皇太后高滔滔,那可是宋神宗的生身母亲。即便是向太后见了她,也得低头听命。

        其结果也就不言自明了。

        事情败露之后,刑恕旋即被贬至随州,后又改任汝襄、河阳两州知州。期间,他认为自己遭难的时候,蔡确并未替他说话,再加上之前拥立之功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奖赏。所以,他便屡次上书弹劾蔡确。

        蔡确的结局其实在宋神宗驾崩之后,早就已经注定了。可是,刑恕如此落井下石的行为,让人非常的不齿。

        而另外一个人——杨畏可就比刑恕厉害多了。

        杨畏,字子安,洛阳人。

        从小丧父,事母至孝,不事科举,一心钻研学问。

        后来,在朋友一直劝说之下,杨畏这才考中了进士。不过,这之后,他却没有当官,而是立志一心立志钻研经术。不过,这一切都是幌子罢了。

        杨畏其实同刑恕是一丘之貉。

        杨畏在家中研究最多的其实是纵横学,他这个人不但口辩能力出众,而且,非常富有捭阖的能力。后来,他与刑恕缔暗中交结,其实,也只是因为彼此志趣相投,好功名富贵罢了。

        在家呆了几年之后,杨畏便用自己所著的书去拜见王安石、吕惠卿。王安石和吕惠卿自然乐意有一位饱学之士主动投靠他们,立刻授予杨畏郓州教授之职。

        自那以后,杨畏便尊崇王氏新学,以为这是得圣人之意。

        不过,刑恕这个人,表面上才华横溢,可是,他的为人和能力却有很多疏失,行事反覆无常,自然也就得不到其他人的信重,也因此屡屡得不到重用。

        而杨畏却不同,他几乎是每次谋划必然中的。

        比如,吕大防、刘挚相继为相,可他们却都与杨畏相善,将他提拔为工部员外郎,后来又升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等职位。

        可是,后来,当洛党和朔党合起来攻击吕大防的时候,杨畏却早就预料到刘挚肯定会在这次的党争中落败,便主动替吕大防出谋划策,列举了刘挚十条罪状。

        要知道,刘挚之前可是他的朋友啊!

        后来,苏颂继任丞相,又是这个杨畏利用贾易的一封信,又将苏颂从相位上扒拉了下来。其继任者是范纯仁,不过,这一次,杨畏并没有得逞。

        范纯仁,作为范仲淹的儿子,自然不是一般人,他能够号称布衣宰相,不光是凭借着他父亲范仲淹,当官之后,他地方上的政绩是比不上他的父亲,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他在地方上清静无为,不贪不害,起码做到了不扰民。而且,他这个人一向生性谨慎,从不结党。

        仅仅凭借着这一点,范纯仁这个丞相就已经让太皇太后和小皇帝都异常的放心。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