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劝进

第(1/2)页

  宋金大战过后,嚣张的不可一世的金贼彻底被岳家军打掉了士气。宋帝放弃了这一千载良机,与金谋和,梁王却趁此良机出兵,迅速占领了很多被金贼抢走的宋地。

  既然你们大宋不要这些土地了,本王要!

  你们不要这些子民了,本王要!

  地盘一多,梁王手下的官员就明显不够用了。以梁王之智计,他是绝对不会任用李逵这类粗人为官的,这类没文化的家伙,给他个将领做做,让他拿份大俸大禄就行了。治理国家,还是得用文人。

  梁王己令萧大帅、许尚书、闻国丈等人遍发《求贤令》,无论山野余贤,还是民间书生,只要品行端正,才华出众,一律委任。一时间,各地贤士久幕梁王大名,纷纷来归。

  观梁王之用人,颇有不拘之格之处。

  他不计出身,不看民族,只要有品行有能力,一律重用!

  回鹘、吐蕃、甚至西辽的文人,也进入了梁王的朝堂!

  汉族、苗族、回族、鲜卑族、羝族、羌族高士亦投拜到梁王麾下!

  梁王以兼收并蓄的胸怀和卓越的远见包容了他们。

  这些来自民间的文人贤士,生在这个年代,无论在哪个国家,大多都是活的相当郁闷的。被本国排挤,来到宋境,本想把一腔热血卖与宋帝效力,怎奈大宋朝廷昏庸腐朽,奸臣把持国政,陷害忠良,民间贤士早就对大宋朝廷彻底死心,肯定不愿考虑投效大宋朝廷了。

  但他们久在宋境生活,很多人的孩子都是吃宋人的米长大的,官府也承认他们所取得的宋人身份。从情理上说,他们又不能投奔蒙古、大辽、大金、西夏这些与大宋敌对的国家。

  方腊、田虎闹腾的都挺大,死的也挺快,不值得为他们效力。而淮西王庆那个残暴害民的小朝廷就更不是理想的去处。

  最后,这些贤人异士终于在梁王那里看到了希望。

  这些民间高人全投了大梁国,梁王一一考核后,能力出众的人,全让他们担任要职,这些人最后全都成了了梁王手下的治世名臣。

  现在,这些未来的治世名臣要为他们的主子立功了。

  暹罗守将李俊、费保等人献上五色石,据说这块石头是从天边掉下来的,众人听了皆喜,是真是假也没人细究。

  又过了三天,济州太守从水井中挖出一块符玉,质朴美观,纹路精微,似龙脉一般。只是不知道他堂堂太守大人,不在府衙坐镇,待着没事跑水井边上干啥去,难道是因为闲的蛋疼?

  七天后,乔道清献洞中奇石,这块石头上竟然还刻着字:太白飞掠梁地分野,主梁王当有天下。

  一时间,梁王手下的太守们纷纷呈献祥瑞,朱武等人见时机成熟,纷纷上劝进表,进行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劝进。

  这日,众臣拜伏于地,由闻焕章奏道:“梁王功德巍巍,宜早正大位,顺天命人心。自梁王殿下起兵以来,平定祸乱,为民谋福,四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