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神游

第(2/2)页

。”

        在丁齐读过的故事里,柳依依是阴神出身。所谓阴神,就是民间所说的鬼,假如按照丁齐的“专业”理解,便是纯意识体。纯意识体究竟存不存在,一直是科学争论的问题,同时是玄学家与哲学家扯个不休的问题,也是心理学家的一种假设。

        所谓的假设并不是认定它真的存在,只是在进行理论分析和讨论时假定的一种存在,而在现实中并没有观察到。纯意识体的假设来自于一种体验,就是尽量屏蔽掉身体的存在,只体验意识的本身,那是怎样一种状态?

        现在有些学者又对纯意识体的假设提供了一个类似的模板,就是存在于电脑中的程序信息,它依托于硬件介质,但又不局限于某一个硬件介质,从而可以抽象描述成纯意识体。但是这个模板如今并没有得到公认,主流观点还是认为它与纯意识体仍有明显的区别。

        可是今日误入昆仑界,丁齐真的见到了一位纯意识体,而且就像一个人活生生地站在眼前,他当然会有很多问题,此刻想了想,先开口问道:“假如一个普通人,突然拥有了山神的本事,能随时感应到山中的一切,会怎么样?”

        柳依依没有回答,而是反问道:“你说呢?”

        丁齐似是自问自答道:“会精神崩溃的。”人的大脑处理不了这么庞杂的信息冲击,突然处于这种状态的确会导致精神崩溃,就像电脑内存不够会当机一样。

        柳依依点了点头道:“弄不好会魂飞魄散!师尊当年封我为山神,其实也是把我封印寄托于山神像中,再设法引来香火祭拜,让我渐渐感受心愿之力,一步步求证山神成就。成为山神之后,方可查知山中一切,然后再求超脱。”

        丁齐深有同感道:“这个过程是合理的,人的意识本来就有这个功能……那么请问柳山神,您是否曾受困于此呢?比如说只能待在神像中或这座山中,而去不了别的地方?”

        人的意识有什么功能?就是自动处理神经系统所接收到的信息。人的感官系统其实非常发达,在清醒状态下,看到的事物、听见的声音、肌肤所感受到的触觉和温度变化……等等信息假如同时都涌现在意识中,足以令人崩溃。

        但实际上每个正常人都没有崩溃,就是因为大量的信息被大脑自动过滤了,意识不会关注,这就是心理学家所说的“注意”功能。有一个词叫认真,所谓的认真,就在于忽略其他的信息干扰,让自己不去注意那些不该注意的东西。

        那些被你忽略掉的信息哪里去了?实际上它们都是客观存在的,看见了就是看见了、听见了就是听见了,只是没有引起意识反应,其实都存在于潜意识中。也就是说,人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也无时无刻不存在着大量潜意识行为,就像电脑后台自动运行的程序。

        大脑处理的潜意识信息,要比意识信息多得多,潜意识行为随时存在,这也是催眠术得以运用的原理。丁齐此刻至少搞清楚了一件事,所谓的纯意识体至少在意识的结构方面,与正常人并没有区别,只是存在的方式不同。

        柳依依答道:“起初时确实是这样,我是山神,依托此山而存,但后来就超脱此种境界,也可以离山远游。但是到了昭亭山外,我便不是山神,比如去了黄山,我并不能尽知山中一切。”

        丁齐:“这我理解。”

        丁齐竟然跑到这里搞起学术研究来了,他理解的其实是与自己相关的另一件事。比如在琴高台世界中,他已凝炼了完整的心盘,可以沟通天地的意志,仿佛能感应到琴高台中发生的一切。

        但是实际上丁齐也不可能关注所有的动静,琴高台世界的绝大部分信息也只存在于潜意识中,只有能触动他的事物才会引起关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在那种状态下的丁齐,不就相当于琴高台的“台神”?

        难怪在天国上古时代,掌控摇光轸者被称为天兄。后来陶昕将摇光轸弃于琴溪,还把相关记录从历史典籍中给删除了,以致于后人只知有天兄,却不知天兄何指。

        丁齐虽然可以成为琴高台的台神,但在他离开琴高台世界之后,不论是手握景文石还是摇光轸,其实都不再拥有台神的能力。这并不代表景文石或摇光轸无用,通过它们丁齐还能感应到琴高台世界的存在,甚至在精神世界中显化出一个琴高台。

        只是台神这个称呼好像不太好听,感觉跟杠精似的,而大赤山的山神、小境湖的湖神,听起来感觉就好多了……丁齐刚刚琢磨到这里,便听柳依依又说道:“但我不论身在何方,只要还能感应到昭亭山,一念之间便能回到此地。神念所及,亦可知山中一切。比如方才我就不在山中。”

        正在做着“台神”美梦的丁齐又被这番话给打击了,看来与真正的昭亭山神相比,他眼下的那点本事还差得很远呢,最显著的区别有两点。

        其一是丁齐必须要身在琴高台中,手握景文石或摇光轸施展秘法,才能拥有那种“台神”的感觉。只要他离开了琴高台世界,就只能在精神世界中显化心盘了,仿佛能见琴高台却不是真正的琴高台。而柳依依不论身在何处,几乎都可以查知昭亭山中发生的一切。

        其二是只要柳依依还能感应到昭亭山的存在,不论身在何处,转念间就可以回到昭亭山中,而丁齐是绝没有这个本事的。

        这种“打击”同时也是一种指引甚至是一种况。

        丁齐读这个故事时不仅有感叹也有思考,绿雪后来为什么不认识风君子了?在他看来,绿雪由一根枝条恢复了原来的植株,那便是她的身体,再度化身为草木之精,那便是又拥有了意识。

        但那相当于一个新生的意识,并未保留此前的记忆,对于她来说一切都是重新开始,所。但是今天在昭亭山中相见,绿雪显然和风君子很熟,通过凉亭中的交谈与观察,至少在丁齐这个心理医生眼中,绿雪并没有表现出有记忆障碍的症状。

        那么丁齐见到的究竟是哪个绿雪?所以他方才在凉亭中才会问如今是什么年代,此刻又向柳依依请教。

        柳依依看着远方的山谷答道:“绿雪当年在天刑砺雷下化为飞灰,师尊将神木刺重植于昭亭山中化为神木林,施法让绿雪新生。绿雪重现人间时虽不记得当年的事,但人间还在、昭亭山还在,过往一切缘法痕迹仍在。

        她扎根于此一千六百余年,发生过太多的事,在天地间仍可感应其痕、由痕而知其人,如此便是她新生后的修行。修行有成之日,她便自知从何而来……所以你见到的既是当初的绿雪,也是后来的绿雪。”

        这番话有点玄,要拐几个弯才能完全理解。首先可能又涉及到一个深奥的问题,如今在学术上仍争论不休,就是关于一个人存在本质的定义。

        究竟是“存在的本质”决定了“自我意识”,还是“自我意识”决定了“存在的本质”?但不论怎么说,对存在本质的自我认知,就是一个特定的人自我意识觉醒。

        一个人消失了,但还存在,因为其人留下了各种痕迹。绿雪曾扎根于昭亭山一千六百多年,她重现人间后的修行,就是以原身感应天地间的缘法。所以她既是新生的绿雪也是曾经的绿雪,怎么可能不认识风君子呢?

        丁齐又想起有的学者对纯意识体的那个类比,就是存贮于电脑中的程序信息。由这个类比再将思路延展开来,绿雪留下的缘法痕迹并不是存在于某一块电脑硬盘上,而就是存在于昭亭山中、存在于这天地间,能被她被感应并找回。

        如此说来,世界就像一个大硬盘啊,可以记录天地间发生的一切……这个比喻好像又不太对,丁齐感觉自己的脑洞还远远不够开阔……但这么理解应该是可以的,否则他自己也不可能修成心盘境。

        


        


        ps:书友们,我是徐公子胜治,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m.shenPINwu.COM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