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三章 弟子听劝 归墟讲学 菩提埋骨 亡灵进攻

第(1/2)页

时间兜转,日月又轮转七个轮回,到了十一月初。

        东海风穴,无底之谷,归墟之地。

        初步改造工程已完毕,道门弟子的衣食住行已收拾妥当,一切走上了正轨。

        九州道门精锐一辈皆开始了在这片神话遗失之地的修行!

        而江小白,身为布局之人,也承担起了自己该负的责任。

        这些来自九州各大道庭的中坚力量,被他带来此处,自然不会让他们在这处地方自行修行,这样除了此处灵气浓度高,修炼速度快一些外,没什么其他意义了,在如今紧张局势下,显然是没有多大作用的。

        如今世道,已从暗流汹涌走向波涛明现,外界来人,上古复苏,东西方大动乱,局势复杂,身为九州本土传承,这二百四十名道庭精锐弟子在他的布局中,将是第一批对抗危及九州的中坚力量,自然不能放任自流,随意安置。

        所以,江小白当起了“教书先生”,每五日,给这些道门弟子讲一次学,一次便是一日。

        从道经黄庭到先天五行,进行系统性,群体性讲学!

        这日,便是他第二次讲学。

        讲学的地方,就在一片山谷空地,被道门弟子们修整成了一个方圆数亩的演武场。

        二百四十位弟子,分十排二十列,齐整有序地盘坐在广场上,神色严整肃穆,正襟危坐,无一人敢放肆。

        道家真人亲自教导,这是求不来的无上机缘,谁敢不敬,当初听到这个消息时,个个都神色动容,欣喜若狂。

        此时,一个个道门弟子眼中都发熠熠神光,求学若渴。

        真人讲学,言出法随,振聋发聩,绝不是说几个字那么简单。

        江小白一身青衣素袍盘膝坐于最前,面如平湖,开始讲学。

        这次讲的是道经之祖《道德经》。

        《道德经》第一句,便是总纲。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可道,非常道”,道是可以言说的,否则怎么讨论呢?但我们把道一说出来,就与那个原本的道有距离了。这说明了人类的语言及认知能力的局限性。

        “名”反映了人类对世间万物的认知能力,只有对万物进行命名,才能区分,从而加以认识。但道是绝对,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与之相对,故不可名。《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说:“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

        对有形可见、随时变化的物理世界背后那个不变的主宰,只能勉强称之为“道”,以便认识、讨论的方便。所以说:“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万物之始”。万物开始的状态混沌一片,无有区分,当然是无名。

        “有名,万物之母”。人类产生,意识加入了世界,由人类的意识对万物加以区分,万物才出现。所以,人类的意识才是万物出现的母亲。

        就比方说植物学家和普通人看到的森林是不同的。一个普通人进入一片森林,他对森林中的动植物毫无所知,对他而言,这片森林就是混沌一片,难以表述。假如这个人是个植物学家,对植物和动物相当熟悉。

        于是,这棵树是什么树,有什么特点,那棵树是什么树,有什么特点;所有的动植物在学家眼里,都是了若指掌,所以,这片森林在他眼中,历历分明。

        混沌状态就是“无名”,历历分明就是“有名”。“无名”、“有名”的概念是理解“玄之又玄”的关键。

        “有名”与“无名”在世人的意识中是不一样的,但它们反映的却是同一个世界,故曰“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认识到“玄之又玄”看似是返回到混沌的状态,其实在认知上已经提升到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世人三境,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层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层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

        第一重境界类似于“无名”境界,不知区分;第二层境界类似于“有名”境界,有了分别心;第三重境界,类似于“玄之又玄”的境界,消解区分,返回混沌。

        玄之又玄,便通众妙之门!

        …………

        《道德经》是道门弟子的必修经卷,各人各有见解,但相通,只是角度,眼界,经历,深浅不一。

        江小白讲学此经,老生常谈,却有法言加身,字字有道韵气机流转,给众人的体悟自是不同。

        嘴唇张闭间,字字经风传,时间便在江小白的一字一言,弟子们的点头眨眼间慢慢过去。

        一日时间,前大半讲学,后半段弟子提问,江小白一一解答,众人拾柴火焰高,偶尔有弟子说出金句妙问,问得江小白发愣,然后发笑,觉得大有收获。

        这样的过程,对修行之人来说,简单也不枯燥。

        就这样,一日讲学的时间很快结束了。

        江小白起身,众道门弟子虽意犹未尽,但都起身恭敬行礼。

        “恭送真人!”

        江小白摆了摆手,便化作一卷清风,原地没了影。

        然后道门弟子们或沉思刚才所学,或欣喜自己有所悟地散去。

        不久后,一道长虹从远方天白一划而过,倏的一下落在一座山峰小院。

        讲学归来的江小白现出了身影。

        他一瞅,眉间露出意外,见到了一副意外的场景。

        阿茶又来了!

        而且,她就坐在院子外,和江小鹿一起看小人书,相对而坐,一个趴着,一个坐着,各不打扰。

        场面看起来有一种古怪而异样的和谐!

        他无声无息地出现。

        女王阿茶肯定发现了,只是没搭理他,眼皮都没抬,坐在石凳上,星月般的眸子落在小人书上看,很专注的样子。

        小鹿更没发现哥哥江小白已经回来了。

        这丫头八九不离十又背着他出去讲学的时候偷懒了。

        “丫头,干什么呢?”

        他喊了小丫头一声,板起脸来。

        江小鹿听到哥哥的声音,立马机灵地把手上的小人书往半趴在石桌上的身子下一塞,扭过头来,露出甜腻腻的笑容,小虎牙一露,娇脆喊道:

        “哥哥回来了。”

        “藏什么藏,交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