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 不做金丝雀

第(2/2)页

宸靠坐在书桌旁,手肘支在书桌上,单手撑额地遮住他半边脸,闭着眼静静地听。

        偶尔,他会睁开眼,安静地看着正对面与他相隔只有三米远的许若瞳。

        目光,复杂而幽深。

        上次改瑞凯要做的那首歌,两人并未如此在坐在一起。

        那回是许若瞳用吉它弹了一遍,然后就把稿交给凌默宸,凌默宸有空时看过,把问题和意见在稿子上给她标出来。如是几番,直到凌默宸点头。

        仅仅一个多小时后,许若瞳一直把握不准的火候,被凌默宸调整了过来。

        他并没有对许若瞳的曲作太大的调整,只改了几个关键处的小节。歌词的副歌部分,也就是上面几句,凌默宸没做任何修改,主歌部分,改了几个字。

        虽然只是几个小节和几个字的修改,但整道歌的味道,瞬间就变得不一样了。

        关于影片的配乐,凌默宸建议她可以试一试加入小提琴。

        影片有不少激烈的打斗部分,但按柳青的构想,这些打斗场面都会被处理得很有东方的独特文化韵味。就如同李安的《卧虎藏龙》一般。

        所以,许若瞳原本的构想是,在为这些打斗场景配乐时,除了配上节奏明快而激烈的鼓点外,再配上古筝、长笛等中国的传统乐器。

        凌默宸如此建议的理由是,这部影片中所有男主和女主的打斗场面,都伴随着人物心理活动上的激烈纠缠。而表现人物心理最好的一样乐器,就是小提琴。

        因为,小提琴的音色,是所有中外乐器中,最接人声的。

        小提琴的那种细腻的表现力,也是别的乐器所难以乞及的。

        另外,这部片子计划是拿去威尼斯影展首映的,西方人,对小提琴的接受度,相对中国的传统乐器,接受度要高得多。

        再有,这部片子所表达的核心内涵,即对人生终极意义的迷茫,对现实的迷茫,这其实并不只是局限于某一国某一朝,而是适用于普遍的人类的。

        所以,完全不必因为影片背景是中国古代,就只局限于使用中国的传统乐器,可以大胆尝试中西方乐器的融合。

        许若瞳惊喜地一拍大腿:“对啊,为什么我就想不到呢?”

        凌默宸微微含笑地斜睨着她。

        “你又是演戏,又是作曲的,这是优势,但也是劣势。优势是你对这部电影的理解,会比其他人深刻。劣势是你会因此而太过拘泥于电影本身。

        因为这部电影是古装剧,你又穿着古装拍了好几个月。所以,你的思维就定势在传统曲风和传统乐器上了。”

        许若瞳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凌默宸又提醒她:“中西结合的结果可能是个惊喜,但也可能是个惊吓。最终的效果究竟如何,还要看你自己的功力。有不少人在这方面已经有过成功的尝试,你可以借鉴一下。”

        许若瞳认同地点了点头。所有的混搭和融合都存在这个问题。

        搭好了就是经典,搭不好就可能会是灾难。

        这一晚,许若瞳兑现了自己对凌默宸的诺言,在床上,尽量地配合了他的要求。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