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不妥?

第(1/2)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

        周安将所有花名册都找出来,而后便抱着这些花名册进屋了。

        他要看看。

        自然不是要背下来,或者说记下一部分人,那是不可能的,这可是二十多本呢……他只是要进行最基础的核算,记一下目前密侦卫在地方上,设立了多少分部,在职的探子,大约有多少。

        他需要这个数据。

        因为他需要去向女帝请命!

        这些天女帝一直都在关注锦衣卫的行动,周安也对此向女帝汇报,都是关于密侦卫的,而听女帝话里的意思是,她已经有撤掉密侦卫的想法。

        密侦卫真的已经没卵用,又被从上到下的清洗了一遍,已经彻底残了,还不如直接撤掉。

        周安是不能让密侦卫被撤裁的。

        他真的需要密侦卫。

        整个下午,周安都在看那二十几个册子,他也核算出了大概的数字,这二十本多花名册,内里总计足有一百多万字,其中记载了一万余名密侦卫探子的身份信息,包括他们的姓名、籍贯、所在地、上官是谁等等。

        这一万余人,散布天下四十八州、三百九十郡、一千多个县!有的探子是近几年才招的,但还有部分,是一代代传承至今的,是父传子、子传孙,世袭至今的。

        这些世袭的探子,是从密侦卫设立之初开始,一代代传承到今日的,他们一个个业务能力极强,毕竟祖祖辈辈都是干这个的,祖祖辈辈都为密侦卫服务,就算是傻子,也得学会些什么了。

        而现在,这群人基本都是无事可做,密侦卫管理层已经烂了,就不干正事,甚至不干事,上面不给他们新的任务命令,他们就只能继续潜伏伪装,如寻常百姓一般过日子。

        若真将这群人遣散了,那真是太可惜!

        ……

        黄昏时分,数百锦衣卫才抬着大大小小几十个箱子,离开了密侦卫司衙门。

        自此,乌国钰案,基本就可以结案了。

        第二天一大早,镇抚司衙门贴了告示,对外通报了乌国钰案。

        乌国钰案可以说是牵连甚广,锦衣卫连日来所抓之人,皆与乌国钰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到了今日,乾京城足有八百余人因乌国钰掉了脑袋,被满门抄斩的就有足足五家,而被牵连判刑、充军、流放、没入官籍者,更是多达三千人之巨!

        此案,乃是神昭女帝登基以来第一大案!

        更是八年前白玉案之后的第一大案!

        另外,镇抚司还对外公布了,“乌国钰案”查抄出贪腐赃物的总额,折合白银足足八十万两!而这其中,仅仅是乌国钰,或者说乌家,便查抄出了近五十万两!

        值得一提的是,此案虽大,但并没有人因此而被诛九族。

        主要是因为,周安都觉得乌国钰不配被诛九族。

        满门抄斩便够了。

        乌国钰毕竟也只是一个正三品的官而已,虽然这是锦衣卫经手的第一个案子,要办成大案,办成铁案,如此才能让外界对锦衣卫,或者说镇抚司,少一些流言蜚语。

        但,诛九族放在乌国钰身上就有些没必要了。

        毕竟这是最重的刑罚,若把乌国钰诛九族了,那之后抓了比他官更大的,贪污更甚的官,甚至可定罪谋反的官,又该如何?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锦衣卫开始了疯狂抓捕活动。

        冬月初五,抓太常寺少卿!

        冬月初七,抓群牧司牧监令。

        冬月初九,抓工部侍郎!

        冬月初十,抓工部尚书!

        冬月十三,抓都察院右都御史。

        冬月十五,抓焦国公。

        没有任何制衡的锦衣卫,是极为可怕的,半个月来疯狂抓人,虽然抓的主要官员就那么几个,但被他们牵连之人,足有数千之巨,因为抓的人太多,所以锦衣卫也精简了办事流程,能直接定罪的,判都不判,直接就砍了!

        而在这半月中,吴绪宽毫无动静,任凭外面锦衣卫杀的人头滚滚。

        这是因为,锦衣卫并未碰到他的底线。

        锦衣卫根本就没敢抓吴绪宽手下的实权重臣。

        那太常寺少卿,是掌管礼乐衙门的首官,虽是吴绪宽的人,但重要性甚至还不如乌国钰,在吴绪宽要谋朝篡位这件事上,为吴绪宽摇旗呐喊,或许是太常寺少卿的唯一作用。

        群牧司的牧监令,是负责养马的。

        工部侍郎与工部尚书……工部是负责全国屯田、水利、土木、工程、交通运输、官办工业等,是掌管营造工程事项的衙门,工部尚书是工部首官,而工部侍郎则是副官。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