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官兵剿匪

第(1/2)页

这些贼匪迁移到西蒙山后,也曾打劫过藏地的几个商户,抢劫了约莫上万两银子。

        西蒙山虽然地处藏地,但只是在藏地的一个边陲小镇,距离藏地府衙和驻兵还有千里远,所以一些小案子不太可能惊动藏地府衙。

        藏地知府一直在暗中搜寻赵承玉和卫谏的下落,尽管赵承玉和卫谏一路小心翼翼,但是行迹还是被藏地知府派出的人搜查到了,于是,藏地知府借口进西蒙山剿匪,集合了上千的兵马在往西蒙山靠近。

        虽然荣老大他们抢劫过商户,但是并没有暴露西蒙山,西蒙山有匪,无人知晓,藏地知府大动干戈,聚众千人而来,让张晓芳都为此疑惑。

        但她并未想到是冲着赵承玉和卫谏而来,只全心的去跟其他人商议对敌之策。

        “必要时,就让那个玉儿姑娘假装是长公主,至少能够逼退他们的人。”张晓芳道。

        “也只能这样了,果然还是张姑娘深谋远虑,执意将玉儿姑娘他们留下来,是有用处的。”荣老大佩服的道。

        赵承玉坐在山上的巨石上抬头看夜空的星星,卫谏在她身边坐着,将一支紫檀木的簪子插进她的发髻。赵承玉此时的装扮很朴素简单,粗布衣裳,发髻上也没有什么首饰簪子。

        “怎么送我簪子?”赵承玉摸了摸发髻上的簪子,奇怪的问卫谏,卫谏似乎很喜欢紫檀木,先前他也雕刻了一支紫檀木簪子送她,让她给收起来了。

        “我托小方下山的时候给我买了一块紫檀木,这些天里,给你雕刻了这支簪子,时间仓促,雕刻得很是粗糙,模样也不好看。”卫谏答道,伸手揽过赵承玉,让她靠在他的肩膀上。

        赵承玉此时的心境是欢喜轻松的,像一个普通平常人家的女子。

        对于卫谏,她没有像先前对赫连南骏那样的痴恋,只是她与卫谏有联系时,卫谏是她的夫君,如今又与卫谏在一起经历了生死,好像与卫谏关系亲密很是自然。

        “不记得今日是什么日子了?”卫谏低声问道。

        “今日是什么日子?”赵承玉问。

        “四月初六,是你二十岁的生辰。”

        “是啊,今天是四月初六,我都给忘了。”赵承玉笑着道,望着远方,“以往每年的这一天,宫中都会热别热闹,为我准备的生辰宴是宫中的盛事,满朝文武百官祝贺,后宫庆贺。今日,倒是显得有些凄凉。”

        也不知道今日的宫中,会是什么样的境况,赵承桓会不会想念她这个被戎族人抓走的皇姐?

        “可是觉得没有那样盛大的生辰宴,没有百官朝贺,觉得不开心?”卫谏问她。

        赵承玉摇头,反而道:“那些不过是虚无脸面的事,就朝贺我生辰快乐的人,兴许是面上笑着,心里却想着我怎么还不死?今日,我很开心,你记着我的生辰,很用心的给我准备了生辰礼,卫谏,你待我是用心的。”

        是不是爱,赵承玉不清楚。

        但此时,卫谏待她情深,她很清楚。

        两人回去时,卫谏去了厨房里给赵承玉煮了一碗长寿面,李阿婆瞧见了,笑眯眯的问:“是玉儿姑娘过生辰吗?”

        “是的。”卫谏答道。

        “哟,你倆也没说,难得你们俩来这儿十多天就遇上玉儿姑娘过生辰,我让大伙儿来给庆一庆。”

        李阿婆说完,就山寨的各个房间去了,告诉大家今日是赵承玉的生辰。

        赵承玉正吃着长寿面,大伙儿就都来了,手上捧着东西。

        先是张晓芳递给赵承玉一支玉簪子,道:“你现在也没一样首饰,这玉簪子给你。”

        赵承玉看着,没着急去接。

        张晓芳急了:“这是我娘给我的,不是抢来的赃物!虽说玉质不是特别好,但是也能顶二两银子了。”

        “这玉簪子对你有不同意义,我不能要。”赵承玉道,她看了看张晓芳,指着她胸前挂着的一串小铃铛,道:“这个挺好看的,你把这对铃铛送我吧。”

        张晓芳没犹豫,将胸前的小铃铛摘下来递给赵承玉。

        随后荣老大和小方等一群人都给赵承玉送了礼物,荣老大还让人摆上了一桌酒席,让大家一块儿喝了个尽兴。

        其他人都喝醉了,张晓芳喝得少,在外面生了一堆篝火,看星星。

        赵承玉过去她身边坐下,张晓芳看了一眼,问:“你那个卫大哥呢?平常你们俩总是形影不离的,现在他没陪着你。”

        “他喝多了,我扶他回去休息了。我睡不着,就过来跟你说话了。”赵承玉道,仰头望着星空,“过了那么多生辰,就今日是最开心,最肆意自在的。”

        “那是,你以前在宫中为奴婢,即便再得长公主喜欢,可也是个奴婢,过生辰肯定也是简单的吃碗长寿面,就算过了。今日,有这么多兄弟给你庆祝,陪你喝酒。”张晓芳道,她身边放了一壶酒,她举起酒壶喝了一口,看似很潇洒肆意。

        赵承玉抿唇笑笑,问:“那你呢?我听他们说,你是半年前才去的西山,你这么有才能谋略,应该也不是普通人家出身。”

        “半年多前,我家被灭门了。全家一百四十五口人,全死了。我自小被爹娘养在山野间,仇人都不知道张家有我这么个人存在。”张晓芳感慨叹道,眉目间满是愁虑。

        “那仇人是谁?你报仇了吗?”赵承玉关心的问道,竟不知张晓芳经历过这样悲惨的事。

        以前的时候,满门抄斩她听得太多了,这四个字在她眼里,就只是一句话,从不会生出什么悲悯的心肠来,而今,从张晓芳嘴里听到“全家被灭门”这话,她感觉道到难受和气愤。

        张晓芳摇头,继而道:“我不知道,我从山中回去,就看见满府的尸首,家中钱财也被当地的官府全都搜刮走了。我暗中打听官府那边调查的消息,可官府只是搜刮走了所有的钱财,不但没有去调查这个案子,反而以失火案敷衍了事。我打听了很长时间,也没查出我家跟什么人结仇结怨。所以,我怀疑可能是官府与人勾结害死了我的爹娘……”

        “你憎恨官府,所以机缘巧合之下,你到了西山,专门跟官府作对?”赵承玉问道。

        张晓芳点头。

        “你是姜地人?”赵承玉又问。

        “我是藏地人,西蒙山就是我曾经生长学艺的地方。这儿我很熟悉。”

        “那你想过报仇吗?”赵承玉问她。

        “做梦都想,可我从哪儿去找仇人呢?”张晓芳迷茫的道,眼中有恨,很快她又平复下来:“我不想让仇恨所支配。虽然,我出身也算是富贵人家,但是从小却不是生活在闺阁院墙之中,所以,我比那些娇滴滴的千金小姐要豁达爽朗许多。我喜欢自由自在的生活。”

        “你这样,很让人羡慕。”赵承玉道,可惜,她没办法向张晓芳那样豁达自在,“时间不早了,你早点休息吧。”

        赵承玉起身来,拍掉衣裳上沾的杂草,回了她和卫谏的房间,卫谏并不在房中,他下山去打探消息了。

        姜地那边,差不多该来人了!

        那日,张晓芳派人去姜地查探赵承玉和卫谏的身份。

        瑾儿刚从公主府里出来,就被人挟持了。

        “姑娘可知道长公主身边一个叫玉儿的侍女?”那人问话时,还拿出赵承玉的一样首饰来给瑾儿看。

        瑾儿自小在赵承玉身边伺候,赵承玉都有些什么首饰她都一清二楚,连玉儿这名字,她和赵承玉便服在外私访时,赵承玉常用的,而且,私下赵承玉也让她称呼玉儿,两人以姐妹相称。

        “自然知道,这是玉儿的簪子,她被戎族人当做长公主抓走了,你可是知道她的下落?她在何处?”瑾儿着急的问道。

        “她已经从戎族人手里逃脱,和情郎在一个很安全的地方,此番,我是来替她传个口信,让你们不必替她担心。”

        瑾儿点头,从荷包里拿了些银两递给那个挟持她的男人,道:“多谢小哥传信,这二两银子算是给您的辛苦费,另外的烦请你帮忙捎给玉儿,她在外面过日子,到处需要花银子。”

        那人离开之后,瑾儿就立即喊了松儿,喊了人跟着那个男人,又安排了府中亲兵以及赫连南骏留下的五千士兵,沿途按照自己人留下的记号一路往过去。

        “另外,给赫连将军传个信吧。”到达西蒙山下之后,瑾儿和松儿道,“公主在西蒙山,让他带兵过来,也免得他在藏地像无头苍蝇一般到处乱找。”

        赫连南骏平定了京城叛乱之后,得到消息,赵承玉可能已经从戎族人手里逃脱,应该到了藏地,于是就带着兵马来了藏地找赵承玉,为了避免赵承玉身份暴露,被人伤害,赫连南骏并没有言明是在找赵承玉,只是将全城戒严,让藏地的人知道赫连将军在藏地。

        他到藏地都有半月了,却连赵承玉的半点消息都没有。

        两日前,藏地知府请了两千人去西蒙山剿匪,原来剿匪这样的事,该是他这等武将去的,但他不屑立这样的功劳,便让藏地知府领兵去了,他则是继续暗中查探赵承玉的下落。

        卫谏到达山下后,很快找到了瑾儿他们的落脚处,进了房间后就问道:“你们带来了多少人?”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