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想生在帝王家

第(1/2)页

..后周的美好生活

        “.......”

        早上毫不犹豫的砍了一个御前左右亲军的人头,辛操现在的心情还挺不错的。

        当然这不是辛操有砍人头的癖好。

        毕竟从出身上来说,辛操本人也是禁军系出身。当年他家在洛阳的房子,和赵匡胤的老家夹马营离得还真不远。

        五代那个时候,杀一个文人就跟杀一只鸡似的,几乎所有人都要练武强身,随时准备着白天种地,晚上杀人的生活。而在军营里倒也没差多远。白天抢敌人,晚上抢百姓。

        不过读书人还是有的。比如辛操的爷爷,那就是文武双修的那种。只不过脑子太直,脾气太愣。

        可是现在辛操高兴,原因则是终于能在禁军里稍微带起一点铁血的风气了。

        戚爷爷说过,练兵不要城市人,不要不良子,不要小商贾。最好就是耕地种田的良家人。这样的兵练起来才有战斗力。

        而汴京城里的这些大爷.......

        真的是应了‘勇于私斗,怯于公战’这句评语。不但如此,他们还十分喜欢侵吞公共财产,上下欺瞒,喝兵血,玩博卢。整日最习惯的就是在私窠子里玩乃用阴,在街头巷尾传八卦,和死对头当街殴打的事情更是家常便饭。

        当然,士兵过成这样,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国家大政方针出了问题。

        既想让士兵拱卫京城,又不想让士兵有副业,天天出门,只想把他们关在军营里也不现实。

        但是高高在上的文官老爷怎么可能去在乎这些呢。

        如果真得能让禁军们实现轮换,交替放人,五年六年送走一批老兵,事情也不会这么难过。

        可惜古代就是喜欢世袭兵制,你没办法,辛操也没办法。

        说起来,靖康之耻,当年守汴京城最凶猛的是市民,镇压市民最嗨的,是禁军。

        .......

        “中午不必回去了,公主留你用餐。”连英在辛操的耳边说。

        “这几位......”辛操迟疑了一下。

        “我等还要去彻查此杨氏子,便不多留了。”一群人马上拖着尸体和那个脑袋,消失在了林子的那头。

        “这是军中规矩。像这种在训练、召募、迁转中屡屡犯禁,被上官斩杀的军汉,都要彻查到家中三代,看他到底是不是忠良之后。不过想来应该是没什么好查的。我听有人唤他杨家六哥,这汴京里能连生六个儿子的杨氏不多,但是禁军里面肯定就那一个人。”连英陪着辛操一边走一边说。

        “哪一个?”

        辛操不由有些仰望。连生养六个男孩,看小六活下来,前面八成不会差。能力这么强的母亲,可以发两个英雄母亲勋章了。

        “掏粪杨家。”连英捂着嘴笑着说。

        “掏粪......”辛操表示无法接受。

        英雄母亲怎么能去掏粪呢?

        况且,掏粪掏出个世家来?

        连英看辛操一脸的迷茫,就说:“其实早就不去掏粪了。掏粪杨是杨家以前的家主。是这汴京城掏粪行会的会长。整个汴京城的大小掏粪工都和他们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