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制度

第(1/2)页

如果说有什么比现在皇都最热门的小说——李兆伟的《刘义传》更好看的,我想那一定只有每日卯时准时在含元殿上演的《大周王朝之群儒舌战》。

        对。不是舌战群儒,而是群儒舌战。

        怎么说呢。当今圣上李真淳没有什么震慑力,相貌和善,无丝毫威严可寻。

        如果有大臣启奏,他就会托着腮帮认真听完,然后笑嘻嘻地说:“爱卿说的是。”

        倘若之后又有大臣反驳,他依旧会支着下巴听完,摆出一副用心思索的样子,片刻之后说:“爱卿说的也在理。”

        然后就没有下文了。

        更可气的是,他已经养成了依赖别人的恶习。下朝后,他必会把我拉到紫宸殿议事,再把早朝时提出的那些模棱两可的问题拿来问我。

        久而久之,李真淳在朝参时几乎不会阐明自己的什么观点,都是那些大臣在说,李真淳也不会清整纪律,于是含元殿就成了一个菜市场,东一句西一句,你一句我一句,群臣七嘴八舌的,整个宫殿都沸反盈天。

        这不,礼部尚书瞅到空子,赶忙站出列:“陛下,臣有本上奏。”

        李真淳坐在龙椅上,双手支着下巴,乐呵呵道:“爱卿请讲。”

        我左眼皮跳了跳,突然有种不祥的预感。

        果然礼部那狐狸奸诈一笑:“大周颁布荐举制已有多年,确实任用了不少人才。但实际上所谓察举,不过是些世族垄断,弄虚作假罢了,臣以为陛下应效仿周文帝,废除荐举制,改用科举制。”

        话毕,整个朝堂就炸了锅。有附和的,有反对的,大家各执己见。我抬头看了一眼李真淳,那小鬼果然把自己的娃娃脸鼓成了气球,左瞧瞧,右瞧瞧,不知道该听谁的。

        我在心底默默安慰列祖列尊:如果卖萌可以统治国家的话,李真淳一定能不负众望横扫六合。

        不过话说回来,废荐举崇科举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如果实行科举制再强的后台也形同虚设,无能为力了,确实可以大大改善朝廷分派结党的局面,而且也为一些寒门之士提供了报效朝廷的机会。

        但是否能有这些好处,还得看某些人真正的目的。实行科举制,最大的受益方就是礼部,因为举行科举考试等事宜,都是礼部全权负责。

        三年两次院试,闰年一次乡试,次年一次会试,同年一次殿试。

        这他令堂的都是要花钱的啊!

        颁布宣传、笔墨纸砚、出卷编题、审题阅卷、张贴桂榜……统统要花钱!钱从哪来?国库!送到哪去?礼部!

        如果礼部再从中获利,徇私枉法透露试题,那后果不堪设想啊!

        如果换在以前一心为公的上官大叔就任礼部尚书的话,我绝无二话。可现在国库消弱,礼部的人又和尚书省的人相互勾结,拉帮结派,我实在无法轻信这些人。

        李真淳着急地看向我,我摇摇头,给他做了一个按兵不动的手势,默默立在一旁隔岸观火。

        两边吵了许久,终于有人站出来了。

        那人是中书令宰相,苏商。

        苏商是大周出了名的美男子。他父亲苏舍是先帝的近臣,也是个美男子。无论是才华气质,苏商子承父德都是一流的。苏商年少风流,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好文章,是故尚未弱冠就被前朝名相推举入朝为官,后为先帝赏识进御史台,再擢尚书令,一步卿相。

        当年苏商才二十四岁,却已官拜尚书令,成了大周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宰相,又因为容貌俊美温文尔雅,成为大周千万女性的梦中情人。

        直到有一天,他娉了右威卫上将军官晟的长女官云岚为妻,大周少女的梦连同她们的琉璃心一起碎成了渣渣……

        如今他年已过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