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四章 都是决战,都是孤注一掷。

第(1/2)页

军队是一种很古怪的东西,它有生命、有灵性,还有一个鲜明的特征,排外。

        虽说是同袍,但每支成建制军队,都有着不同的主官,主官的脾性、理念、指挥风格不同,使得各军,各有各的魂。

        这种从成军时便形成的意识,很难被短时间融合。

        这会造成混编的军队,在短时间内形成不了合力。

        所以,战场上很忌讳混编,宁可以残军各自为战。

        但这些精壮不同,他们组建的临时,甚至连个正式的番号都没有。

        最关键的是,阳关唐骑对于这群壮丁有了认同。

        战场上,唯有强者才敬服强者。

        能击溃优势兵力突厥骑兵,壮丁们值得他们尊敬。

        出乎李师意料的顺利,让李师突然有了一种,或许,能胜的觉悟。

        这种第六感似乎应该出现在女人身上。

        但李师明显感受到了这种难以描述的感觉。

        李师的动员很简单。

        到了这个时候,一切华丽的语言都没用。

        几乎每个人都明白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很难想象,刚刚放下锄头的壮丁们,经过了一场恶战洗礼之后,会如此平静地面对接下来的死亡。

        这本就是一个奇迹。

        “玉门关外,至少还有二、三万敌军。”李师道,“如果我等选择原路撤回,那么玉门关守军,将会在敌人东、西夹击下覆没。玉门关一失,我们就彻底成了一支孤军。所以,我们要打回去,我知道很难,九死一生,但这是必须要做的,多杀死一个敌人,玉门关守军就会少一份压力。”

        四千多人静静地看着李师,他们脸上有笑。

        那是一种满足和自豪。

        是啊,战局掌控在他们手中。

        他们不再是那一群被朱邪克勒无视的废物。

        还有什么比这更让人满足和自豪的呢?

        。

        李大亮的骑兵已经与朱邪克勒的五万中军骑兵接上火了。

        虽然从人数上,李大亮所部明显劣于对方。

        但唐军胜在是追击,士气正旺。

        还有一点,唐军从凉州而来,一路上并没有遭遇过战斗。

        身上的武器装备齐全。

        加上李大亮又是个稳重谨慎之人。

        作战部署是有板有眼,他牢牢地掌握着战场的脉搏,一起一伏之间,有条不紊。

        纵然无法突破突厥阵营,但突厥人想占点便宜,也不妄想。

        朱邪克勒有些急了。

        不突破玉门关唐军的阻击,就表示十几万大军出不了关。

        与关外的突厥援军近在咫尺,无法会师。

        这后果是相当可怕的。

        先不说李沐是不是已经从凉州前来增援。

        就说眼下这十几万大军的补给,已经中断。

        随身所携带的干粮,支撑不了几日。

        所以,朱邪克勒再次调动大军。

        他的步骤是这样,先令中军骑兵对李大亮所部,全力发起一场反击战,能击溃、打残李大亮部是最好,如果不能,那就逼退李大亮部,为全力进攻玉门关争取时间。

        与此同时,令步兵向玉门关东面的唐军发起全力攻击。

        按朱邪克勒的话说,不能突破,就是死路一条。

        战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