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章 烟花三月下杭州

第(1/2)页

其实归根结底,按后世的话说,那就是大唐已经处于通货膨胀前期阶段。

        就如米价三文一斤,一天三十五文工钱,买十二斤。

        但米价如果回到二文,那就算一天二十五文,照样能买十二斤。

        如果回到当初李沐刚来长安时,一文半一斤的米价,那么工钱只要十八文,就一样可以买到十二斤。

        而只要工钱降到二十文,雇主就失去了远去千里之外,招募廉价雇工的动力。

        用工荒和失业潮这两个最大的矛盾,就会迎刃而解。

        当李沐抓住了这个根本矛盾所在,就有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就是粮食增产。

        虽然李沐是真的想,去美洲引进蕃薯和土豆。

        但问题是,大唐现在的造船技术和远航技术,还不足以达到这种程度。

        那么,李沐只有一个选择,就是引进占城稻。

        其实占城稻不是什么好东西,它在后世七、八十年代存在过那么十来年。

        百姓称它为早稻或者早米。

        那口感就一个字,“燥”!如嚼稻草一般。

        农村里,很少有人愿意吃它。

        大都将它与蕃薯藤一起煮了,用来喂猪。

        但终究是米,如果饥饿时,一样可以让人有饱腹感。

        至于为什么这般难吃,原因很简单,它长得快。

        这就象后世的猪肉,一百天就养大的猪,怎么能与一年养大的猪相比呢?

        占城稻的生长周期只有不足五十天。

        也就是说,从种下到收割,不足两个月,就能吃了。

        所以,百姓将它与晚稻配合,一年种两茬来增产。

        李沐现在动起了这个脑筋。

        早稻再难吃,也不需要唐人吃,辽东靺鞨、室韦、高句丽、百济乃至倭国至少二千万的人口等待着吃它。

        如今大唐的南疆边界在安南,置有安南都护府,治所交州。

        与占城不过数百里地的距离。

        李沐已经下旨,令安南都护府遴选大批早稻良种,运往杭州府。

        准备在杭州府进行试种。

        不过这事,李沐谁都没有告知,尚属于大唐最高机密。

        。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

        三项新政在大唐各州县顺利地推行下去。

        新军的组建也已经完成。

        一正二副,三个主帅上各领了两卫新军,正在积极组织训练。

        刘德威也如李恪所料,得到了大理寺卿的位置。

        吐蕃、靺鞨、室韦的局势也得到了控制。

        而倭国在减少了一半人口之后,也正式进入了休养生息阶段。

        与吐蕃不同的是,倭人更容易管理。

        从倭国皇族全灭之后,倭国没有发生过一起上千人的叛乱,局势一直很平稳。

        被大唐册封的二十四个倭国新贵族,已经彻底被倭国人认可。

        唯有天山山脉一线,唐军与突厥的军事演练月月不断。

        虽然大唐断然拒绝了金匮可汗朱邪克勒的求婚。

        但谁都明白,这仗一时打不起来。

        而大唐在册的人口,一年之间竟多了一千八百万,达到了五千六百万人。

        这可不是凭空生出来,也不完全是大唐新增四个道,入籍的新增人口。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