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 天下和服

第(1/2)页

  或有人言,蓟国双壁,久无战事。擢升高位,如何服众。

  须知,蓟王历次远征,国中内外,稳如磐石。千里稻作,年年大熟。周遭蟊贼绝迹,宵小远遁。守土何来无功。

  所谓,“打江山易,守江山难”。

  否则。《六韬》,又岂会专设一篇,言守土(注①):

  简言之,对内,“无疏其亲,无怠其众”;对外,“抚其左右,御其四旁”;政治上,防微杜渐,“无借人国柄”;经济上,富国殷民,“从事于富”。遂又阐明“疏亲”、“失众”及“借人利器”之危害。最后道明,应施以仁义,“敬众”、“合亲”,达成“天下和服”。

  又《书·舜典》“岁二月,东巡守。”注曰:“诸侯为天子守土,故称守。”

  “巡守”,巡视诸守也。

  足见,守土功大。

  何况,蓟国精兵,皆出楼桑,西林演武场,并白湖水军营。北投蓟王之强宗骁帅,山民义贼,亦多由蓟国双壁,亲手打磨。磨尽匪气,知耻后勇。蓟国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可见一斑。

  故,积功增秩。亦无可厚非。

  蓟王已将心中所思,告知左右国相,并诸国老。如何施为,不日自有分晓。

  文武齐驱。蓟王先立四方五部幕府。又加蓟国双壁上将军。

  山雨欲来风满楼,磨刀霍霍向猪羊。

  门下署,鸾栖馆。

  “为扩名籍也。”许子远,言之凿凿。

  “只为名籍乎?”陈琳以为,乃为扩军。不料许攸却说,只为扩兵士名籍。

  “然也。”许子远,落杯笑言。

  “何以知之?”陈琳续杯求问。

  “我主,少复祖爵,稻作二十载。十里楼桑,扩千里封国。孔璋可知,有民几何?”许子远不答反问。

  “众二千万也。”内外详情,陈琳为国秉笔,焉能不知。

  “若比田赋,行三十税一。兵卒几何?”许攸又问。

  “当有六十余万也。”陈琳如何能不醒悟。

  “时,国中有百余流民营。四夷举家来投者,不绝于道。并凉之人、匈奴屠各、湟中义从、八种西羌、江淮上甲、丹阳劲勇、荒洲岛夷,募为雄兵者,何其多也。”许子远言道:“故,主公立上将军,扩兵卒名籍,身证其位也。”

  “果,‘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陈琳有感而发。

  语出,《论语·子路》。本意乃指,上行下效。居高位者,自身行事端正,属下方能听从。借用此处,引为“不在其位,不谋其事”。将各校麾下,未得名籍之私兵部曲,悉编入籍。于家国天下,皆有大利。

  因私交甚笃。毋需顾忌,交浅言深。

  许子远,又剖析道:“正如国中客庸,皆需入市楼,先立券书。待工毕,庸费,转自赀库。‘同归而殊途’也。”

  言下之意。“食君之俸,担君之忧”。先前,因营中名籍不足,所投健勇,唯有诸校,以己俸私养之。恐至,死忠诸校,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