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佛光普照大召寺

第(1/2)页

旅游车沿着大南街驶进了城区,一路向北不一会就来到了今天最后一个景点——大召寺。车停稳了,陆川带队走出了停车场。

        片刻买了门票,陆川在牌坊前召集好团员开始了讲解。

        ‘好,朋友们,现在我们就已经站在了大召寺的正前方了。大家顺着我手指的方向看去,正南方就是古时的明清一条街所在的位置了,当然,现在我们已经看不到当时的原貌了,因为在过去的某一年里,由于一些不当的决策,原有的明清一条街被整体拆除了,没有留下任何原物古迹,想来是比较可惜的,后来在原址上以仿古风格重建了明清一条街,这才为我们现在了解历史留下了一些参照。正如我之前为大家介绍的一样,明清一条街可以说是当时我们整个呼市地区最为繁华的商业街区了,最有名的商户是哪一家啊?’客人多数没有反映过来陆川想问的是哪一家。这个时候红姐在人群边上边举手边高声的说’大盛魁吧?!’红姐说罢,得意的甩甩了她的绣发。

        陆川一坚大拇指夸奖道:’没错,红姐就是红姐,看来红姐是认真听我讲喽,这么重要的内容,其他人怎么没有想到呢?这里要表扬红姐喽,那其他没有想出来的朋友,是不是该批评批评你们呢?’陆川半开玩笑半指责地数落了一下客人,其实没有任何恶意,不过是想活跃气氛,另外就是为接下来讲匾额做准备。

        ‘现在大家往我们的正前方看一下,那里有一座石砌的高台,上边还有一根石柱,这里就是非常有名的玉泉井了,当然,现在由于城市发展需要,地下水们因为大量抽取,逐年下降,导致玉泉井已经不再出水了。但它留给我们的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水所带来的文化了。现在我们走上前去参观一下吧。’

        陆川带着客人一起来到玉泉井边,

        来到了大召寺前,陆给客人留下五分钟拍照时间。间隙他让客人抬头看那块高悬的匾额,问客人哪一们能正确读出上面的字,多数人都读成’九边第一关’,这也是陆川早就预料到的。他向人们纠正道:’呵呵,我想大家都能读出前边几个字,但难就难在这最后一个字上了,肯定多数人看不懂这是什么字,那现在我告诉大家,这几个字正确的读法是‘九边第一泉’,可能你们都在想一件事情,那就是这笔体看得很是奇怪,即不像毛笔字,也不像其它笔体,这是为什么呢?其实啊,这种写法叫作‘棉书’,顶端还有’古无量寺’字样。这块木匾长约3米,宽1米,上刻行书字体遒劲俊逸、笔势如飞,是********名匾之一。相传这块匾系清光绪二十九(1903)年大召扎萨克达喇嘛募缘修葺大召和玉泉井时,当地四百多家商户集体向大召敬献的。匾文由********三大商号之一大盛魁的帐房先生、山西榆次人王用桢用棉花绑在木棍上蘸墨而书,这种写法称为棉书,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匾内共书大字5个,半大字4个,小字长达149字,史料价值也很高,是********地区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

        ‘那么我还要多说几句的是,第一什么叫‘九边第一泉’。历史上,明朝以辽东、宣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