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4章 为官之道

第(1/2)页

客观地说,杨凌还真是有点错怪房乔了。

        房乔其实是在接到其父房彦谦写给他的一封家书,得知皇帝已将查证吏部侍郎萧子宝弹劾张衡一案交由晋王杨广主持这一消息后,审时度势,决定适时审结汤饼馆纵火一案,进而给涉案各方一个相对公道的处置的。

        正如杨广当面揭穿他的那样,早在珠娘供认出唐介休才是汤饼馆纵火案的真正主谋之初,房乔就动了劝杨凌与唐介休私下达成和解的念头,其用意固然是为他自身的前程考虑,但也不能否认确有为杨凌争取一个现实公道的想法。

        可是,晋王杨广在东巡途中机缘巧合地旁听到了他对汤饼馆纵火案的堂审,并传下王命,扣留了唐介休,如此一来,就不能不迫使房乔改变初衷,彻查唐介休了。

        及至后来,当房乔使出种种手段,也没能查找出唐介休主使白申放火的旁证,从而无法认定唐介休的罪行时,他便开始意识到,倘若长久地将唐介休扣留在平陵,无论对他,还是对杨凌,可能都只会有害无益。

        因为他深知,夏侯福所以在虞大都督返回建康后没有再派人来解救唐介休,多半是惧于杨广的权势,而日后如果杨广忘记了这件事,或者是调离了江南,夏侯福是一定会出面干预此事的,真要到了那时,身为这一案件苦主的杨凌固然什么也得不到,即连他这个小小的署理县令可能免不了也要吃瓜落。

        与其那样,倒不如自己冒些风险,借皇帝命杨广主持查证萧子宝弹劾张衡一案,不便对有着深厚东宫背景的唐介休公然报复这一机会,趁早审结了断了汤饼馆纵火一案,使自己摆脱眼前的困境。

        基于平衡各方利益的用意,房乔在默认了杨凌与唐介休私下达成和解的同时,也根据这一案件的实际情况,相应减轻了对白申和珠娘二人的处罚,其目的也是为不会因自己放唐介休一马惹来新的麻烦。

        不能不承认,年纪轻轻,初登仕途的房乔相较其父房彦谦来,似乎更谙为官之道,对世道人心也有着更加深邃的洞察力。

        晋王杨广是在顺利完成了他此次东巡,率领麻叔谋实地踏勘了水道,并亲至浙东天台山吊唁了佛门恩师智者大师后,取道吴州返回广陵的。

        在返程途中,杨广先是接到了越国公杨凌自岐州派人给他带来的消息,得知父皇杨坚已传下口谕给房彦谦,命他和达奚长儒须向他汇报查证萧子宝弹劾张衡一事的进展情况,紧接着便收到了达奚长儒和房彦谦二人要来向他当面禀报差使的呈文,因他还惦记着平陵县汤饼馆纵火案的查办情况,便命人回信给达奚长儒和房彦谦,请二位钦使到平陵驿来与他相见。

        在回信给两位钦使的同时,杨广还另派了两路人马,一路返回广陵去向张衡催问广州刺史刘方率军清剿交州俚帅李佛子造反判乱的消息,另一路前往建康急招李靖来平陵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