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还有谁会来凭吊无垢

隋风飞扬

        虽然杨凌不很相信顾沁儿为躲自己会再次回到灵谷寺后的那片树林里去,但因那片树林所处方位与去往灵谷寺后山的道路相距不远,即使在树林里找不见顾沁儿,也可顺道上山去瞧瞧顾沁儿是不是去了小非黑那里,所以,杨凌还是决定先到寺后那片树林里去找上一找。

        不出所料,杨凌再次返回灵谷寺后的那片树林里时,树林里空空荡荡的,不见有一个人影。杨凌下意识地走到座落于树林边缘的无垢和尚的舍利塔前,有些惊讶地发现,顾沁儿拿来祭奠无垢和尚的几盘果肴已被生活在树林里的不知什么动物啃食殆尽,只留了一地的果皮食屑,唯有她亲手编成的那束鲜花仍完好无损地摆放在塔前。

        杨凌俯下身,正欲将几只打翻了的碗盘放正,突然听到身后由远及近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音,他回头朝树林外望去,依稀看到树林西边烟尘飞扬,似乎有人骑马正朝树林这边疾驰而来。

        杨凌来不及多想,遂顺手抄起几只碗盘和那束鲜花,把它们统统藏到了无垢的舍利塔后,尔后加快脚步就欲走出树林,到后山去找顾沁儿。

        正在这时,就听远远地有人叫道:“殿下,末将已打听明白,无垢和尚的舍利塔就建在前方那片树林里了。”

        杨凌闻声便停下了脚步,心中暗想:还会有谁来此凭吊一个自缢身亡的朝廷反叛呢?

        他方才之所以一听到有人朝树林这边策马而来,就忙不迭地将顾沁儿拿来祭奠无垢的鲜花和果肴等物藏到舍利塔后,就是顾及到无垢是朝廷反叛的身份,唯恐给顾沁儿招来祸事,此时听见来人分明也是为寻找无垢的舍利塔而来此处的,不由得形,虽明知师兄与我背道而驰,以至于不惜一死只求向‘雁巢’同党报信示警,仍禁不住今日要到师兄墓前一诉衷肠,略尽心意,师兄不会责怨总持吧。”只听此人又说道。

        “原来这人知道无垢和尚是‘雁巢’残部,并且对他的死因也一清二楚,可他为什么又要专程来吊唁无垢呢?”杨凌越听越来了兴致。

        “凭心而论,总持对‘雁巢’中几位首领的为人还是心存敬意的。譬如说吧,高青莲能于南陈危如累卵之际不顾自身安危,决然从辽东返回江南,欲以一已之力挽狂澜于既倒,就颇有古仁人志士之风;在他之后,顾盼儿以一介女流之身,蛰伏长安二十多载,虽负奇谋壮志,不惜以出卖五千血肉之躯来换得朝廷对她的信任,却能于一夕惊闻其妹顾姿儿已于雁荡山继承高青莲之衣钵后,毅然自裁,也不能不使人为之扼碗叹息啊;还有,萧如水为掩护其主,主动犯案现身,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也堪称壮士。凡此三人,总持无不为其所报非人常感惋惜,深思痛悼,恨不能其转世再生,好令其亲眼目睹如今江南的繁华昌盛,欲使其幡然醒悟,即使不能转而报效我大隋,也可退隐林泉、逍遥度日,却哪料,在此三人之后,还有师兄你,竟然执迷不悟,犹步此三人后尘,真令总持至今想来,犹难以置信,又不得不信,为之伤心欲绝啊!”

        此人絮絮道来,宛若在无垢舍利塔前宣读一篇祭文,又像是在发自肺腑地劝说一位知交老友迷途知返,弃恶从善,直听得藏身塔后草丛中的杨凌心旌激荡,一时竟听入了神,浑然没有对此人的身份产生疑惑。

        在此人提到的几个人当中,杨凌对高青莲、萧如水是谁,曾经做过什么事一无所知,唯独对他提到的顾盼儿此人系顾沁儿的嫡亲姑母略知一二,知道顾盼儿原是“雁巢”的大首领,后来不知为何就死在了建康。

        当听到此人说出顾盼儿身负奇谋壮志,却因其妹顾姿儿的缘故,自裁身亡这一节时,杨凌下意识地向前走了两步,想听得更真切些,结果却触碰到了草棵,发出了“悉悉梭梭”的异响。

        “塔后是何人在此?”此人听到塔后草丛中的异动,“呛啷”一声拔出佩剑,抬高了声音喝问道。

        杨凌为自己方才的草率举动后悔不止,却也只能硬着头皮开口说道:“大师莫怪,小的只是来此处寻人的,无意偷听大师祭奠僧友。”说着,从草丛中站了起来,迈步转到了塔前。

        杨凌这一来到塔前,亲眼见到了来此凭吊无垢和尚的那人,不由得大大吃了一惊:这哪里是一位身在佛门的高僧,分明是一位驰骋沙场的将军嘛!

        (=)

        


        


        ps:书友们,我是朱藤紫骢,推荐一款免费小说app,支持小说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微信公众号:dazhuzaiyuedu()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m.shenPINwu.COM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