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巴蜀之战

第(1/2)页

自李道宗入蜀以来已有了两月有余,他虽是外人,但却因为过人的智慧以及儒雅的凤仪赢得了许多蜀国将领的爱戴。

        此时的李道宗正在带着典韦以及蜀山姬安排给他的六七名护卫一同纵马在军营附近探查地形。

        作为三军统帅,本不用自身四处犯险。但李道宗却是一个极擅长借助地利的名将,在面对两军交战的局面之时,李道宗却是本能的选择亲历亲为的探查战场四周。

        虽然李道宗为蜀国找到了六条胜利的理由,但实际上,单单巴国士卒比蜀国士卒凶悍,战斗力更加强横这一点,便超过了蜀国的五大胜利理由。

        李道宗非常的清楚,真正能够决定胜负的关键在于自己,而要想破除此时两国僵持的局面,也唯有自己真正的掌握到了地理之利方才能够以弱胜强。

        巴国这一次的统帅名为武烈,乃是武安军统帅武冈之子,但其统帅的军队却不单单是武家武安军,同样还有巴国第一强军无当军。

        无当军乃是巴国挑选国中凶悍骁勇之亡命徒组成的军队,人皆身披两层特制藤甲,手持青铜双钩,背后背着四根锋锐的投矛,每战之前,先以投矛破敌,近战之时,手中双钩锋锐诡异。

        再加上特质藤甲坚固无比,就算是最为精良的青铜宝剑也难以在上面砍开一个缺口。再加上身披两层藤甲,以至于就连长锤等重型武器对它们造成的伤害也是极低。

        魏武卒号称天下第一步卒,三千武卒曾横扫大楚十万大军,虽然这十万人大多都是有奴民组成,但以三千人马击败数倍于己方的对手,也依旧算得上是举世无双了。

        而能够与魏武卒抗衡的巴国无当军数量共有三万之众,这一次巴国覆灭蜀国之心甚为坚定,竟然派遣了足足两万无当军入伍。

        为了破开这些坚固的藤甲,芈昭想到了罗国制造的精锻铁器。

        只是可惜的是,罗国虽然掌握着高超的锻造技艺,但限于国力,这制造兵器的速度根本赶不上蜀国所需,至今也不过是又送来一万铁剑而已。

        手中两万身穿蜀国青皮甲,手持精铁刀剑的长公主亲军乃是对付这两万无当军的关键,但不论是蜀山姬还是初略看了一眼无当军的李道宗都对这两万人不抱有任何希望。

        “李先生,现如今巴蜀两国决战尚未开始,为何你不在前线勘察地形,反倒是要退到此地!”

        典韦有些不解,李道宗自出营之后便一直未曾真正的勘察营地四周,而是径直带着他向着蜀国腹地勘察,并且每到一地,都会令人绘制图纸,然后在其中有些险要之地作下标识,似乎是在规划着什么撤退路线一般。

        李道宗看了一眼四周,见并无旁人在此,方才露出了几分笑容,与典韦开口道:“巴蜀两国交战日久,蜀国的国力虽然比巴国更为富庶,但却因为军中少有强战之军,故而正面对抗,根本不是巴国的对手。所以在现如今蜀国屯兵的益阳之地,根本就无力抵抗巴国的入侵。”

        李道宗的话音方才落下,那典韦的脸上便浮现出了几分不解之色,而后问道:“先生沿途所经过的地方大多都是深山野林,就算是巴国进军,恐怕也是攻略城池,根本不会前往这些地方,为何先生要在此处标识,似有安营扎寨之意。”

        典韦的言语之中带着几分狐疑,若是罗士信或者熊逢在此,他定然是不会多嘴,只是静静守护熊逢安危即可。

        但李道宗却是不同,他的身上似乎有着一股别样的亲和力,让典韦忍不住想要窥探他的心思,他行军布阵也与罗士信不同,是典韦从未了解过的一种布局。

        听到了那典韦的询问,李道宗却是嘿嘿一笑,而后故作神秘道:“典统领若是不解,且静看结局便可。”

        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让那典韦没由得对李道宗又多了几分信任之感。

        数日之后,当李道宗带领典韦等人来到了蜀国重镇暨阳之时,已距离前线近千里之地。

        看着暨阳高大的城池,李道宗的脸上浮现出了几分满意之色,口中道:“此地,合该为巴国折戟铩羽之地。”

        他的话音落下之时,典韦问道:“先生可需入城?”

        李道宗却是摇了摇头,口中道:“若是吾等再不回去,想必公主殿下便要心急头疼了,我们直接回营吧。”

        李道宗的脸上带着几分自信之色,看了一眼地图之上用红圈标注的一处,而后又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