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四章蜀山姬再至罗国

第(1/2)页

在楚游人的策划之下,罗城新建的集市变得有序而繁华,因为与权庸蜀楚四国通商,给罗国带来了熊逢所难以想象的暴利。

        蜀国与巴国之间的战争再一次升级,双方已经彼此动用了三十万人以上的兵力。

        对于即将到来的这一战,巴蜀两国的邻居们都显得有些忧心忡忡。

        但出乎预料的是,不论是巴国还是蜀国都对于自己一方有着极为强烈的自信。

        罗国新城的建设已经快要竣工,城墙虽然只修建了四丈来高,但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将其增筑至七丈也不过是早晚的事情。

        占领夔国的土地也在熊逢选派官吏的治理下缓慢的恢复着生机。

        国力日益强盛的罗国也逐渐的表露出了吏治复杂的弊端。

        那些原本职责不明的卿大夫已经忙破了头颅,却依旧在地方事物上面出现了许多纰漏。

        “君上,微臣以为,现如今我罗国正处于百废待兴之态,国家人口日益剧增,微臣愚见,认为此时应该再行任命一批新的卿士大夫。”

        罗国现如今有相国,大将军,大长老,大司农,大理寺卿五大位比上卿的重臣,之下又有士大夫二十余人,官吏制度虽然并不显臃肿,但实际上要靠着他们治理百万人口与千里之地,也确实是显得人手不够。

        最为关键的是,熊逢早就想要改革吏治了。

        只是罗国一直都因为真正有才学的士子缺乏的缘故,所以熊逢暂时还不能够轻举妄动而已。

        在朝臣一致要求之下,熊逢却是并没有顺从他们的意见增招新的士卿大夫,而是直接大手一挥,给出了一个三司六部的改革文书。

        熊逢的三司六部与后世的三司六部又有所不同,其中三司乃是由新任大司农林申所主持的农业司,由新任大司贸楚游人所主持的贸易司,以及暂时空缺无人主持,主要负责检查百官的督察司。

        而六部则是由韩典主持的刑部,大长老主持的户部,大将军罗士信主持的兵部,以及浦沅主持的工部,剩下由国相熊誉兼任的吏部以及礼部。

        实际上,熊逢心中最佳的礼部之首人选乃是熊思,但如今的熊思却是因为身在楚国不得回转的缘故,所以便只好将礼部事宜统统交给了熊誉处理。

        因为涉及到了诸国沟通的缘故,所以熊逢并未曾采取九品制度,但熊逢却将这九位分别负责不同事物的官职设为‘中卿’地位,这是实权官吏所能够享受到的最高地位。

        而国相与大将军依旧享有‘上卿’待遇,三司六部尚书享受中卿待遇,而三司六部之下的官吏依次享受下卿,上大夫,中大夫与下大夫待遇。

        值得一提的是,在土地分封方面,熊逢取消了采邑制度,新设了薪俸制度。在官吏选拔方面,熊逢取消了举荐制度,改行了科考制度。

        因为有意限制分封的缘故,所以罗国在熊逢继位之后,便一直未曾施行采邑分封。

        故而现如今还有采邑的,大多数都是一些原本罗国的卿士大夫。

        他们经历过罗国最为贫穷的时代,知道罗国现如今经济的飞速发展靠的并不是采邑。

        故而在熊逢许下丰厚的薪俸之后,也都各自默不作声的交出了自己手中的采邑。

        这个时代的大多数知识依旧掌握在卿士大夫之家的缘故,所以科考制度并没有引起熊逢想象之中的反对之声,反倒是因为可以让各家子弟之间相互较量,可以通过才学来上升官位,从而获得了许多大夫的支持。

        三司之中的大司农负责劝农,兴农之事,同时也还负责收取国内的农业税收。

        罗国的农业税收也由原本许多国家的按人头收税改成了按田地多寡来收税。

        这也就是说,如果不种田的话,那么一个罗国人可以免除农业税收。不得不说,在这个时代,可谓是一桩创举。

        而商贸司才是罗国真正的钱袋子,这里主要负责国家贸易,以及私人商旅的税务收取,并无对人收税的职权,但却拥有对国内贸易之物收取税务的权利。

        商贸司的权利本应该止步于此,但当熊逢想起了现如今罗国占比极重的工人阶层之后,便大笔一挥,为私营工厂商贩设下了一笔税收。

        当然,现如今的罗国还并未有私商出现,所以熊逢设立的这些条例也未曾被人真正的重视。

        而现如今空缺无人主持的督察司方才是熊逢手中最为锋利的剑。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