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罗国英灵冢

第(1/2)页

几家欢喜几家愁,当迎接凯旋队伍的百姓在人群之中发现自己亲人之时,纷纷露出兴奋的神采,而那些未曾发现自己亲人的百姓,脸上也都悄然浮现出了几许担忧之色。

        那些坛子里面装的到底是什么?

        所有的百姓心底都生出了这样的疑惑,直到熊逢乘坐者驷马战车进城之后,人群方才将注意力从那些坛子转移到熊逢的身上。

        作为一国之君,熊逢此时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一个国家与一个政权。

        熊逢长身而起,在马车之上向着四面八方的罗国百姓拱手拜了一拜。

        自古以来,各国君主诸侯,上拜天子,下拜卿士贤才,却是从无如熊逢这般恭恭敬敬的向着国人百姓拜倒之事。

        原本迎接熊逢的罗国百姓纷纷心神齐颤,急忙匍匐在地,恭恭敬敬的向着熊逢行叩拜大礼。

        不论是作秀也罢,还是真心实意,熊逢此时的面色都是十分的沉重。

        “寡人无能,至使罗国一万将士蒙难,五千英勇伤残,寡人愧对诸位父老乡亲,这一拜,还请诸位勿以熊逢位尊而不受。”

        熊逢的话音落下之时,便又向着四面八方的百姓拜首。

        罗国大捷的消息已经传回了罗国,虽然早就知道罗国会有些许牺牲,但从未得知罗国的牺牲到底有多大。

        人总是有心存侥幸的心理,觉得自己家的亲人或许能够幸运一些,最终平安归来。

        但熊逢却用赤裸裸的事实让他们苏醒了过来,近乎一半的概率,他们将会失去自己丈夫,父亲,孩子。一时间,许多未曾在人群之中发现自己丈夫与父亲的孤儿寡妇只觉得天旋地转,仿佛苍天都在这一刻坍塌了下来一般。

        “这些为罗国而牺牲的将士,因为路途遥远,寡人也无法尽数将他们的尸体带回罗国,然落叶归根,寡人也不想他们埋骨他乡,故而擅自做主,将他们的尸体焚化为骨灰带回了罗国,并有意在罗国千秋碑之侧建立英灵冢,让我罗国子民永世铭记他们为国捐躯之忠义,以此告慰他们的在天之灵。”

        熊逢的话音方才落下,便有一名在坛子上发现了自己儿子名字的老者反应了过来。

        他此时已经老泪纵横,却依旧强忍着内心的悲痛之色,冲着熊逢山呼道:“君上圣明。”

        这是一个人命如草芥的乱世,一个人逝去之后,除了他们的亲人之外,哪怕是世之名将,恐怕也少有人能够记得他们。

        生来默默无闻,逝去之时也默默无闻,这是许多的国人百姓的一生。

        那老者年已六十,三十六七方才晚来得子。他的儿子方才娶妻,孙儿方才在襁褓之中,罗国便与夔国之间爆发了战事。

        他的儿4媳妇本不想自己的丈夫再上战场拼杀,但他却认为好男儿志在四方,他的儿子从小也读过一些书,修习过一些武艺,国家危难之际,若不挺身而出,岂不是愧对罗国君仁义之政?

        是老者鼓励自己的孩子上战场拼杀,还在临行前交代他定要忠君报国,为罗国打赢这一场战争。

        结果战争赢了,他的儿子却没有回来。老者内心悲痛不已,却并未曾后悔自己的决定。

        如今熊逢许诺这些战死之人以英灵之名,建冢立牌位受万世供奉,自然是勾起了老者内心的忠义之心,只觉得儿子死得其所。

        但自古父母哪有不爱惜自己孩子的道理,儿子虽留下了后世之名,却终究是身死,让他白发人送了黑发人。

        既悲既喜之下,却是难免老泪纵横。

        但他却又是读书之人,身处罗国弹丸小国一生不曾生出过背弃之心,便可见他忠义之心。

        如今带头山呼,却是让原本内心不知所措的百姓们纷纷反应了过来。

        山呼之声四起,熊逢的内心却是更为愧疚。

        之后熊逢便径直乘车回转国君府,命人迅速督建英灵冢之后,却是迎来了一个挺着大肚子的美妇人。

        芈昭的年龄实际上也不过十六七岁,在后世还是一个未曾长大的孩子,但是在这个普遍早熟的时代,十六七岁生育子女,已经算得上是晚婚晚育了。

        许是因为怀有身孕即将临盆的缘故,那芈昭自熊逢进门之后,脸上便一直透露着几分母性的光辉。

        “夫人,寡人回来了。”

        在见到了芈昭之后,熊逢的脸上也是极为的欣喜,作为一国之君,他自然是早就做好了抚育后代的准备。

        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哪怕君主再为贤明,若是迟迟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