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五章黄巾太平道

第(1/2)页



        “姓名:马元义。

        性别:男。

        年龄:三十四岁。

        已知身份:罗国君门客。

        武力:74,统帅:91,政治:84,智力:80,魅力:84

        特性:长袖善舞,能言善辩,聚众,借势,身强体健。

        国士技:聚沙成塔(能够迅速的组织起大范围的义军起义)

        评价:一个未曾绽放光芒的名将,就算是历史也不能掩盖其本身的才能。”

        看着马元义,熊逢的脸上浮现出了几分深思之色。

        华夏历史上有着许多书籍之中一笔带过的人物,他们在历史上只是一个小角色,如马元义这般人物,也仅仅是因为成为了失败者的典型之一而被记录了一个名字而已。

        熊逢从未在任何典籍上面见到过有人对马元义的叙述,他的才华与能力也没有任何一个人去琢磨。

        因为他本身就只是黄巾起义之前,一个被同为张角弟子的马周出卖的可悲人物而已。

        熊逢本以为马元义只是一个小人物,因为他确实是未曾在历史上留下多么荣光的战绩。

        但事实上,作为张角座下大弟子,能够被张角委以重任,托付京师之地的起义要事,又如何会是一个庸碌之才?

        马元义的出现就像是为屋子盖上了最后一页瓦,熊逢的脑海之中当即浮现出了系统提示音。

        “恭喜宿主成功完成历史人物收集任务之一:黄巾太平道。道家分支太平道正式成为罗国百家之一,罗国获得特殊成就:太平道起源(太平道信徒向往度永久+10,太平道信徒民心永久+10)。”

        历史上的太平道作为失败一方,向来不被人所重视,但当熊逢看着眼前以张角为首的黑压压一大片人之时,熊逢的心底方才浮现出了些许悸动。

        “没想到单单只是一个太平道便有这般多的英雄豪杰,也不知那三国时期的魏蜀吴三国又该有多少名臣猛将。”

        熊逢读过三国演义,为三国时期的那些能臣武将而叹息不已,心底对这些三国名将也怀有颇多向往之心。

        只是之前他一直只是将这些武将中一部分人的名字记在脑海,因为只是其中几个有名的人物而已,故而也未曾觉得有多少,但当他正式接触到乱世某一方势力的全部成名成员之后,却是不得不承认,凡是名留青史的势力,没有一个是等闲之辈。

        太平道乃是道家教派,涉及到信仰问题,在熊逢未曾正式确立张角是否值得信任之前,并不敢过份的依赖太平道的势力。

        但如今他一口气将整个太平道的人员都给招募了出来,若是不善加利用,却又难免有些可惜。

        目前罗国羊尾城,羊角寨,牛哤城三大重地尽皆缺乏管辖人员,熊逢有心在这些太平道徒之中选拔一批将领出来,却又担心他们忠心于太平道胜过忠心于罗国,一时间竟然有些悬而不决。

        大多数的黄巾将领对于自己的出现都没有丝毫的好奇,因为他们的才能恰好等于千金的缘故,所以在出现之后,虽然有着属于自己本身的智慧,但是记忆却是大多遭遇过修改。

        但是作为太平道三大统领之一,大贤良师的张角却不在此列之中。

        前文便已经提到,以一万声望的强度,根本就没有办法支撑系统完全将张角洗脑,也就是说,张角此时实际上也抱有一部分的后世记忆,只是因为张角的兄弟与手下大多都在罗国君熊逢的手下出力,他方才选择留在熊逢的身边而已。

        “君上可是为我太平道之事烦忧?”

        熊逢在将一众太平道的统领与渠帅们招募出来之后,便一直为如何去任用这些人发愁。

        张角作为大贤良师,一个聪明的智者,如何会看不出熊逢的心思。

        若是寻常人此时恐怕已经陷入了沉默之中,根本不会在此时此刻来打断熊逢的思绪,更别提是出什么主意。

        因为熊逢正在思考的事情与他们有关,他们任何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到熊逢的判断。

        这种影响可不是什么良好的影响,其中极大的概率便是引起熊逢的猜忌,然后让他做出什么不好的安排。

        但张角却不这么认为,他是所有人之中少有几个能够保持自身记忆与理智的存在,对于熊逢并没有什么愚忠之心,就算是因为自己的插嘴恶了熊逢,也顶多不过是坐一坐冷板凳而已。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