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匡烨眼中罗国君

第(1/2)页

对于熊御,最初匡烨还是颇为敬重的,在他看来,对他有知遇之恩的熊御比起上一代的夔国君也是丝毫不让,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着上一代的夔国君所没有的魄力。

        作为一个君主,熊御无疑是合格的,至少比起夔国之前的储君公子射来强上不止一筹。

        但当匡烨见到了熊逢之后,却是不得不承认,熊逢的心胸比起熊御来,更是宽阔了不知多少倍。

        在用人方面,熊逢不但将举国的重担都放心的托付给了大将军罗士信,并且还重用了楚人出身的孟奔,同时对夔国的百姓也与罗国的百姓一般一视同仁,丝毫也不像是曾经其他国家征服别国之后的那般,将别国的国人贬为奴隶。

        对百姓极为亲厚,让夔国的百姓都人心所向。

        在恩怨方面,也是看得极为透彻。

        他匡烨虽然最终败给了熊逢,但自夔国与罗国交战,死在他匡烨手上的罗国士卒也有一万多人,但熊逢却并没有因此而迁怒自己,反倒是对自己十分才能十分的欣赏。

        若只是如此,便已经值得匡烨敬佩的了,但熊逢却甚知他的忠义,为了全他的忠义之心,竟然自始自终都不曾招降于他,并且最终还好吃好喝的为他送行。

        临行之前又担心熊御会因此而猜忌自己,还特意派遣了麾下的亲卫前来通知自己不要外传。

        熊逢对他匡烨,已经算得上是仁义之至了。

        这一次夔国内乱,罗国乘机而来,对于匡烨来说虽然也是极为意外,但他却并不因此而怨恨熊逢。

        因为熊逢早就亲自为他上了一课,让他知道了什么叫做战场之上各为其主。也让他知道了,到底什么样的事情值得去恨,而什么样的事情应该以德报怨。

        事实上熊逢根本就没有他想象之中的那般好,但可惜的是,匡烨对于熊逢的了解实在太少。再加上熊逢那半吊子的离间之计,最终又因为良心谴责而过意不去,然后反悔。

        在这个周天子奉行礼乐,施行霸道的年代,天下诸侯之间的战争已经大多由最初的仁义尊严之战变成了剥削利益的战争。

        彼此之间已经越来越轻视颜面,转而开始重视实际利益的战国,就算是强大的周王朝都已经无法平衡天下的混乱,大多数的时候也不得不放下礼乐仁义,转而施行霸道军谋。

        这个时候的熊逢出现在了匡烨的面前,在离开罗国营地的时候,给他一种置身于数百年前晋楚之战的场景一般。

        那个时候的楚国与晋国都是极为强大的国家,两个国家之间发生了战争,最终当时弱小的楚国击败了强大的晋国。

        楚国俘虏了晋国二十万国人组成的军队,最终在晋国投降承认战败之后,楚国便直接无条件的释放了这二十万晋国人。

        楚国因此而得到了天下人的信服,从而制霸天下,就连周天子对当时的楚国君都是极为尊敬,称呼其为楚仁公。

        当时的天下只有一个周天子称王,其他诸侯大多都是称呼为君,大国之君可以称之为公,每一个国家都极为守礼。

        而后,现如今的天下,已经先后有了楚王,齐王,宋王,燕王,赵王,韩王,魏王,吴王,越王等等不计其数的君王。

        熊逢表现出来的仁义似乎已经不合当下时宜了。

        但熊逢却在遵从内心仁义之礼的同时也奉行了王权霸道。这让匡烨从熊逢的身上看到了‘周天子’的影子。

        所以在面对熊逢之时,匡烨的内心可谓是发自本能的尊重了起来。

        对于熊御质疑他与熊逢之间有什么龌蹉勾结之事的时候,匡烨不知为何心底竟然没有丝毫对熊御的失望之色。

        他心底有的,竟然是一种莫名的遗憾之感。

        面对熊御的责问,他的回答也是不慌不乱,直让那熊御的心底也有些发堵。

        但此时此刻,他的安危全都寄托在匡烨的身上,哪怕他的内心再是不信任匡烨,此时也不得不咬着牙跟着匡烨父子一同离开。

        并且此时的罗国军队已经入城,若匡家父子果真与罗国串通的话,此时也大可以擒下自己向罗国军队邀功,完全不需要再与自己虚与委蛇。

        想到了此处之后,那熊御的心方才安稳了几分,然后跟在匡烨父子的身后一同趁着混乱向着夔国王宫外面赶去。

        城中的禁卫军最为精锐,但若论数量众多,却还是要属城卫军。

        只是这城卫军被分为了四个营,虽然驻扎在同一个地方,但却一向互不统属,故而方才有那匡梓只能调集一路兵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