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三零章 最北端的美军基地

第(1/2)页

“图勒空军基地所在的沃尔斯坦霍姆峡湾是史密斯海峡的入口处,我们昨天凌晨的时候经过那里,只不过沃尔斯坦霍姆峡湾距离我们的航线太远,我们无法看到那里。”布莱恩的神色表明他已经有点微醺了。&1t;/p>

        “事实上,那里是一个存在很久的北极考察基地。以前那个地方是一个叫做乌兰马克的因纽特人定居点,因纽特人在那里居住了数百年。后来,丹麦探险家克鲁德.拉斯穆森在1912年至1924年间进行五次北极科学考察时,把那里变成了一个交易中心和前进基地。”&1t;/p>

        “二战后,该地区成立了一个联合的丹麦气象站。冷战期间,美军开始把北极地区看作是对苏联的前线。在二战期间,盟国已经在格陵兰和加拿大建立了气象台,但冷战时美国想要一个空中基地,用来拦截从东北方向到美国的轰炸机,也作为美国的远程轰炸机的加油点,而乌兰马克恰好是处在莫斯科和纽约之间的中途地带,于是美国政府就把目标瞄准了这里。”&1t;/p>

        “当时,在这里建设一个空军基地的秘密项目代号为‘蓝杰’,1951年7月,一个由12o个集装箱、12ooo人和3o万吨货物的船队抵达北星湾,立即开始施工建设图勒空军基地。并把居住在乌兰马克的因纽特人全都迁走了,然后建设者们用了两年的时间,在那里建立了一个庞大的空军基地,这就是图勒空军基地,当时美国空军第821团就驻扎在那里,那里也被称为821st基地。”&1t;/p>

        布莱恩再次喝掉了一杯酒,晃了晃脑袋继续说道:“1961年,美军成立了第12空间预警中队,当时叫第12导弹预警中队,这个中队也驻扎在了图勒空军基地。那时候图勒空军基地曾先后被美国东北空军司令部、空防司令部和战略空军司令部指挥过,一直到1983年,空军空间司令部才接管了图勒空军基地,1992    年第12导弹预警中队重组为第12    空间预警中队。我是在2oo7年在那里服役的,一共在那里服役了四年。”&1t;/p>

        杨靖好奇的问道:“在那里服役肯定很枯燥吧?”&1t;/p>

        布莱恩笑着摇了摇头,“怎么可能枯燥?如果说现在在那里服役的话很枯燥那是肯定的,毕竟现在在那里服役的美军士兵只有二百来人,可是我服役的时候,那里还有两千多人呢。据说图勒空军基地人数最多的时候曾经高达一万多人。怎么可能枯燥?”&1t;/p>

        布莱恩说着,伸手画了一个圈,“你们没去过那里,那里虽然地处在北极圈以北12o7公里的位置,可是那里的景色也是很壮观的。那里是地球上唯一一个三个活跃冰川融合在一起的地方,而且图勒还是全球最北端的港口,那里的深水码头足以让蓝鲸号停靠。还有,那里拥有一条三千米长的跑道,每年光是往返于图勒空军基地的航班就有三千多班次。图勒空军基地可以说是美国政府在北极地区最重要的军事基地!在那里服役其实一点都不枯燥。”&1t;/p>

        格格好奇的问道:“那那里还有什么稀奇的事情吗?比如说你在那里干什么?或者说那个基地里面有什么高科技的雷达之类的东西吗?”&1t;/p>

        布莱恩笑着摇了摇头说道:“很抱歉老板娘,您咨询的这些东西我无法给您解释,我虽然退役七年了,可一些保密条例我还是必须要遵守的,我可不想因为说出一些不该说的东西而被美国政府追杀一辈子。”&1t;/p>

        卡尔.莫里斯看着格格有些失望的神色,笑着说道:“老板娘,您其实不用失望的。别说是您了,就算是我们这些成天和布莱恩在一起的家伙,他也从来不曾给我们说过那个该死的基地里面的一些敏感的事情。”&1t;/p>

        格格耸了耸肩膀说道:“好吧,这事儿是我不该问,我只是太好奇了。”&1t;/p>

        因为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的缘故,中午除了值班的船员,所有的人又来了一次热闹的聚餐。&1t;/p>

        在这种枯燥的航行中,时不时的来一场聚餐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会有助于缓解乘客或者船员因为枯燥的航行而造成的一些负面情绪。&1t;/p>

        不过让杨靖他们感到惊奇的是,这场暴风雪来的迅猛,去的也非常迅。等大伙儿中午吃饱了喝足了之后,这才忽然现外面竟然不知道何时又重新看到了太阳。&1t;/p>

        推开舱门走出去,人们这才现暴风雪竟然已经停了,天空中隐约可见一片乌压压的黑云向着东南方压去。而现在的天空中,虽然还有不少的云彩,但却没有刚才那般黑压压的吓人,太阳也顽皮的露出了头,努力的为这片海域贡献着自己的热量。&1t;/p>

        天虽然放晴了,可气温却变得很低,杨靖看了一下室外温度表,在这短短的三个来小时的时间内,气温竟然从零上十度左右直接骤降到了零下十七度......&1t;/p>

        “极地的气候就是这样的,因为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