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留下

第(1/2)页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家乡君莫笑,故来游子几人回。”

        文师品着家乡落雁山上的葡萄酿成的葡萄酒,却几欲潸然泪下。

        游子身上衣已烂,慈母手中线已停。

        文师二十多岁离开大陆,至今已是一甲子,家中早已物是人非,慈母已逝。

        不知他是不是想起了母亲,眼圈才变得这样红。

        可是,这种情绪,别人却没法去劝。

        罗宏民看看文师,霍达也在看着文师,二人笑容凝固,可是文师脸上慢慢阴云散去,“这是我们的秦湾葡萄酒?”

        “就叫秦湾葡萄酒。”罗宏民马上醒悟过来,“文师,您通能否为秦湾葡萄酒题个字?”

        “我的字,不如方世玉的好,”文师笑着拒绝道,“让他来,让他来。”

        可是文房四宝已经摆上,岳文早已吩咐人摆上纸笔,文师笑道,“你们这是赶鸭子上架,也罢,我就献丑了。”他想了想,援笔濡墨,奋笔疾书。

        “秦湾葡萄酒”。

        看着岳文小心翼翼地拿起来,文师对着他笑道,“岳文小同学,够不够,不够我再写一摞,反正我的字也不值几个大钱。”

        大家都笑了,接触这两天,大家都发现国学大师并不是板着面孔象个老学究一样,而是俏皮话玩笑话随手拈来,话很是平易,也很是平和。

        一行人从周疃大集乘车到了金鸡岭,罗宏民看着窗外,那年他第一次到金鸡岭来也是秋天。

        深秋的金鸡岭,色彩斑斓,红黄绿橙,交相辉映。笔直宽阔的水泥道旁,栽满了雪松、黄枫、黑松、朝鲜槐等风景树木,往远处望去,板栗、核桃、柿子、大枣挂满枝头,山野飘香。

        “这里的空气真好!”师母闻了闻外面的空气,空气中草香夹杂着果香,让人陶醉。

        “金鸡岭藏金埋玉,可是金也不采了,玉也不采了,全留给子孙后代。”罗宏民就坐在文师身旁,指着金鸡岭大声介绍着。

        可是不需大声,文师也听得见,九十岁高龄的人了,依然思维敏捷,条理清晰,脸色红润,健步如飞。

        “这是个好想法。”到了家乡,文师自然是一口家乡话,可是话却被锣鼓声打断了。

        “梆梆梆梆”——“咚咚咚咚”——“咣咣咣咣——”

        车队慢慢驶进村口,在震耳欲聋的喧嚣锣鼓声中,在色彩张扬的明艳服装中,在姿态刚健的大秧歌中,罗宏民笑着看看文师。

        文师热情地朝窗外挥着手,并没有下车,这两天会见的领导他很多,又在周疃大集走了一上午,岳文没让停车,中巴直接去金鸡湖。

        一路上,养老院,学校、图书馆、卫生院、广场……在眼前迤逦而过。

        “费孝通搞乡土中国,江村经济,我看国学的发扬,一个村子也可以做得很好。”

        文师一路上精神出奇地好,也不知是不是回到了家乡,“儒佛道,前提是你要做一个好人,嗯,这里还有王凤仪的语录?”

        岳文示意中巴车慢慢放缓速度,霍达却转头对岳文小声批评道,“为什么不挂几条文师的语录?”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