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六章 【理想的效果】

第(1/2)页

在严白虎的逼迫之下,陈泰是做出了颇为艰难抉择,同意了他的要求。

        不得不说,陈泰还是相当有魄力的,但这其实也是他的无奈之举,因为,不论如何选择,他都逃不过被责罚的命运,只不过是两害相权,他选择了危害较小的那个选项。

        这一点,稍微分析一下便能够得出结果。

        在当时的情况下,陈泰是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同意,要么拒绝,并没有中间的选项。

        如果是拒绝,那么,也不管他是主动还是被动,在权限上,他到是没有僭越,但这也就意味着,是直接撕毁了他们与严白虎之间的协议。

        虽然这确实是在严白虎逼迫下,才导致的结果,但是,从表面上来看,更多的责任,却是陈泰身上。

        而一旦协议被毁,其后果可能就会非常严重,甚至可能导致曹操与严白虎全面开战,这显然不是陈泰一个人所能承担的。

        可如果他选择了同意,那么,至少是可以先行保住双方的协议,只要做到这一点,也就不会出太大的问题,就算出了问题,也不是他陈泰的责任。

        至于说,是否真的要按照严白虎所说,加强对吕布的攻势,这是需要他返回许昌后,让荀彧来做决定。

        如此,他也就把这个烫手山芋给丢了出去,且,就算到时候荀彧是反对此事,就跟严白虎所说的那样,大不了就是双方相互扯皮,不了了之。

        这样一来,虽然他是有了僭越权限的错误,但其所要承担的责任,也就仅仅如此而已,怎么着,也不至于让他伤筋动骨。

        当然了,不管怎么说,陈泰都是难辞其咎,且加上严白虎给他的压迫,使得他在与沮授打成协议之后,是立马离开了邺城,马不停蹄的赶往许昌。

        于257三月初,陈泰是抵达许昌,星夜会见了荀彧。

        可让人十分奇怪的是,在陈泰前去会见荀彧之后,两人好像是没谈什么东西,很快就各行各事,仿佛是没有任何事情发生。

        可事实显然不是如此,之所以会看上去如此的波澜不惊,关键就在于,荀彧是早有预见。

        还记得,当初在严白虎突然袭击官渡港的时候,于禁是给荀彧发了一封信件,也就是在接到这封信之后,荀彧是给了于禁全力防守官渡港的决策,可同时,他也是派遣了一支部队,前往支援徐晃。

        且,这支部队,可不是随便凑数的,而是由名将李典亲自率领的8000骑兵。

        或许,当初荀彧会选择这么做,并不是因为他未卜先知,提早知道严白虎会有这么一个要求,但事实上,这件事,却是有了未仆先知的效果。

        也就是说,此时此刻,荀彧根本就不需要再多做其他动作了,有了李典的这8000骑兵,想来,就已经是满足了严白虎的要求,而且,在时间上,是出人意料的快。

        也果然,仅仅是在小半个月之后,严白虎就收到了细作的情报,徐晃所率领的军团,是骤然加强了对吕布的攻势。

        这着实是让严白虎有些惊讶,包括沮授、田丰也是,而在惊讶之余,他们三人可都没有任何的高兴,反而是觉得有些惊悚。

        因为,他们都是能够想到,曹操一方既然能够如此快速的做出反应,除了巧合之外,唯一的可能,那就是,对方已经是猜透了他们的想法,而且是提前做好的布置,这实在是有些可怕。

        同时,他们也不得不怀疑,对方既然已经是预料到了他们的打算,但却是如此的“听话”,那会不会是有什么阴谋呢?

        这一点,严白虎他们还真是没有怀疑错,只不过么,他们的怀疑,也是有些超前了,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在此时,荀彧还真的是在考虑这个问题,而以他的智谋,要不了多久,大概就会拿出可行的方案来。

        而荀彧之所以要如此考虑,却是他不得已而为之,也正是田丰之前说担忧的“狗急跳墙”。

        说到底,就是因为严白虎逼的太狠了,让荀彧感觉到,仅仅“将计就计”,依靠他们之间的协议来拖延时间,已经是无法完成他们预计的目标了,所以是不得不另想办法。

        ------------我是分割线------------

        时间过得很快,转眼间,又是过去了大半个月,来到了261年3月初。

        不得不说的是,在李典率领部队加入濮阳战场后,其效果是立竿见影,大大的加强了对吕布的攻势。

        当然了,这也是因为,在接到荀彧的命令之后,徐晃也是稍微加强了其部队的作战力度。

        也因此,吕布现在所承受的压力,是骤然增大许多。

        只不过么,吕布可也不是什么小虾米,除了他本身实力强悍之外,其麾下的张辽、张燕、臧霸等,可也都是久经战阵的名将。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