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不傻

第(1/2)页

“月娇妹妹,有了这匹马,说不得我父亲也会向上动一动位子了。”唐人贤已经视那马为囊中之物。

        “真的?”沈月娇惊喜不已,这是她今天听到的最开心的消息了。

        嗯,比她爹升官儿还开心。

        唐人贤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一想到梦寐以求的千里马在向他招手,唐人贤就一阵激动。

        “等马到手后,就由父亲送到汝南王府上。王爷一开心,父亲的位子真有可能会动。甚至有可能荫我一个官职也说不定。”唐人贤心中美滋滋的。

        汝南王府好好马,不少人都知道,但是好马难得,千里马更难了。不管是西夏,还是辽国,都不可能让千里马入境。

        唯一的千里马便是崔铭这匹了,但是他是姓崔的。

        西周初年,炎帝裔孙姜尚因辅佐文王、武王灭商建周有功,被分封于齐,建齐国,为公爵。数传至齐丁公时,有嫡子姜季子应袭公爵,但辞而不受,让位于叔乙。叔乙继位后,封季子卿大夫把崔邑(今山东邹平县魏桥镇崔八村)赏赐给他作为食邑。从此,季子的子孙便在崔邑居住下来,后来季子后裔把食邑的名称崔当作姓氏,从而发展成为今天的崔姓。

        崔姓得姓以后,世代在齐国担任重要官职,是当时的公卿世家之一。

        东汉以后,博陵崔氏与清河崔氏俱为山东望族,北朝时讲究士族门第,崔氏被列为一等大姓「崔卢李郑王」。至唐朝初年,全国郡姓中位居首列的五姓七家中,崔姓占了两家,即博陵崔氏与清河崔氏。

        也就是宋朝崔氏才没落。而且崔氏的没落很难说是改朝换代的原因。虽然崔浩为北魏大司徒,历史上也写他是被皇帝杀的,但是皇帝杀一人,就可以让一个望族没落了吗?更不用说已经改朝换代了。北魏的事能影响宋朝人?

        恐怕不行。

        但是历史书上还有这样的记载。

        崔浩与太子有矛盾,太子公开支持佛教,而崔浩却是一心要彻底剿灭佛教。崔浩为什么会这样作呢?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彻底剿灭佛教是皇帝本人的意思,他只是执行者罢了。所以面对太子的反对,他也只有继续执行。

        在崔浩死后不久,佛教就在北魏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佛教所代表的力量有多大,我们可想而知。一个人一心往死整这股力量,他可能受到的反扑会有多大,我们也可想而知。

        崔浩劝拓跋焘尽诛天下和尚,捣毁所有佛经佛像。拓跋焘听从了他的意见。寇谦之(崔浩极力推崇的道教领袖)竭力劝阻崔浩,崔浩不听从他的意见。从这里去看,似乎拓跋焘是在崔浩的劝说下才全力毁佛的。但真实的原因,却显然没有这样简单。从某种意义上,是拓跋焘有了这种意向,崔浩才极力支持的。面对崔浩这种作法,崔浩极力推崇的道教领袖寇谦之都感到害怕极了,因为这可能引来的反扑将是惊人的。即使抛开佛教本身的影响力,单看太子一心支持佛教,就可以知道一个人极力鼓吹剿灭佛教的理论,就注定要凶多吉少的。

        除非太子被废了,除非太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