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城防

第(1/2)页

东门。

        西狄建造的木质城墙大部分还保存完好,只是原本被屯垦军炸开的豁口现在已经被改造成了一个巨大的城门。

        不,没有城门,只有一条直通城外阵地的宽阔道路。

        随着炮兵在帝国军队中的地位日趋重要,如何保证大炮的快速机动已经成为华夏指挥官、参谋军官们最重要的课题之一。

        因此华军打仗格外重视道路,像镇远这样的即设要塞,内部通道建设自然是重中之重。

        现在的季节,土路过于泥泞,为了保障道路畅通,欧扬甚至命令把从木屋区拆来的墙板直接铺在路上。

        旧城墙外50步远的地方,是重炮阵地,虽然远征军现在还没有华夏标准的重炮,因此所有炮位都是空的,但未雨绸缪总比亡羊补牢强得多,如果战争规模持续扩大,早晚会有一些超重炮奇葩被部署在这里。

        由于合格的工程人员和材料紧缺,现在的重炮阵地还很简约,只是用土袋和茅草袋筑起一道高约二米半的土墙,地基用大石块垫高大约半米,上面还铺着一层防滑防潮的橡木板。

        这里空间很宽广,且防御完善,在重炮暂时到不了的时候,可以作为预备队集结地。

        欧扬顺着专门假设的梯子登上土墙,这面土墙厚度足有2米,在可预见的将来,华夏军队都不会遇到使用重炮的敌人,因此这个厚度纯粹只是用来预防可能出现的打击型魔法。

        站在土墙上往下看,重炮阵地再往前50步,是一道2米高土墙掩护下的步兵集结地,这道墙上开出一些由大草袋和木桩掩护的炮位,主要布置中型野战炮或者轻型机动火炮,土墙内部被造成阶梯状,有需要时步兵可以站在阶梯上直接向外开火。

        这道土墙内侧由木板和圆木加固,厚度120公分,地上同样铺了一层木地板,如果战事紧急,部队可以直接在这里驻扎。

        欧扬属下的屯垦兵、部落兵、新奴隶等各色人等超过千余壮丁加上几百半丁和强壮的新女奴,在一些担任警戒和监工任务的屯垦兵押送下,通过联系两道土墙的道路汇入最外围的防线建设工地。

        那里是镇远要塞的第一道防线,主要是一道外表锯齿状,具备一定棱堡外墙功能的胸墙,土墙内侧加固一层麻袋,往下挖出大约半米的战壕,这样这道土墙虽然比第二道墙矮了半米,但从战壕中看仍有2米高度,厚约80公分,足够掩护一个步枪手对外射击。

        最外围的胸墙外是一道顺着胸墙挖掘,宽超过5米,深超过3米的壕沟,这样一道壕沟放在地球上甚至可以当做最低标准的反坦克壕,用来对付兽人似乎略显奢侈。

        再往外,是层层叠叠的木质阻拦桩,按计划,今天到来的船队将会运来铁丝网,到时候用它们把这些阻拦桩联系在一起,只在关键地段留出几个可供部队进出的缺口,以便远征军进行战术反击使用。

        但如果敌军只走这几条路,就要面对进攻路线单一的问题。

        如果他们强行通过铁丝网封锁线,恐怕仅仅这一道防御就能放倒几千人。

        这样高低、远近火力配置的防御体系,从东门湖边一直延伸到西门湖边,包裹了整个镇远要塞陆地部分,各层防御之间都有四通八达的道路连接。

        再往外,为了满足要塞建设的木材需求和炮兵射界问题,欧扬、秦晴等人毫不吝惜人力,扔掉几千新奴隶的命,不断砍伐树木,硬是把大森林边界线向外推了数百米。

        这样,进攻者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