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天价黑幕

第(1/2)页

闻一鸣看着眼前貌不惊人的中年男人,十分好奇,对方可是这十年最知名的收藏家,整天上新闻头条,就连圈外人也家喻户晓,比小明星还有知名度。

        2010年11月20日,刘一谦花3.08亿元拍到王羲之草书《平安帖》。

        2013年9月,在纽约苏福比拍卖行以800万美元,5037万元人民币竞得苏轼的《功甫帖》。

        2013年12月,1.69亿元拍得古画《十八应真图卷》。

        2014年4月8日,玫茵堂珍藏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在苏福比以2.8124亿港元刷新瓷器世界拍卖纪录,存世的鸡缸杯仅有三件为私人收藏。

        2014年11月27日,佳实德拍卖行的香港拍卖活动中出价3.48亿港币买下有600年历史的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

        同年3月,又以人民币8690万元拍得一件历经600多年历史的明代佛经,作者为明代著名航海家郑和。

        2015年4月7日,以1亿1390万港元天价拍下南宋官窑花瓶,这是南宋时期陶瓷器皿有史以来的最高拍卖价格之一。

        远的不说,就在今年4月5日,他又以2.4亿港元,加佣金2.7亿港元竞拍成功张大千晚年巨作桃源图,是除爱痕湖以外的第二天价作品。”

        有人算过刘一谦短短十年里,在古玩上投资超过八十亿!走到哪里都是拍卖行的顶级贵宾,炙手可热的超级大买家。

        “凌老,吴老,好久不见!”

        刘一谦先给两位老爷子打招呼,然后看着凌天成笑道:“听说天成老弟要进军京城?好,有雄心壮志,刘某佩服!”

        凌天成摆摆手,客气道:“不是要您这样的大土豪支持吗?这次要出手拿下这套极品?”

        “看看再说吧,不急!”刘一谦哈哈一笑道:“要说古典瓷器才是国际收藏圈的硬通货,至于古典书画只是咱们自己欣赏,外国人家有油画艺术,大师精品都是数亿美元成交,比咱们的贵的多。”

        “说的对,其实真正玩字画的大家普遍有个观点,就是清代以后没有收藏价值!”

        吴掌柜由衷感叹道:“清代作品才有收藏价值,比如清四王、四僧、郑板桥、刘墉等名人字画勉强算登堂入室。近现代所谓大师在港澳台藏家眼里基本不值一提,说水平一般,没有创新,价格水分大,国内市场泡沫多。”

        凌天成摇头无奈道:“这也是为什么大部分港澳台藏家不来内地拍卖行举牌的主要原因,他们宁可去佳实德和苏福比,虽然我们也在不断努力,给对方建立信心,希望有天能来内地参加拍卖!”

        刘一谦笑而不语,众人寒暄几句,转身离开,凌天成看着对方背影,低声道:“这家伙玩股票出身,一个草根能打拼到百亿大富豪,可想而知他的独到眼光。”

        “十年前退出股票市场,华丽转身成为古玩行超级大买家,每年投入超过十亿资金,刚成立私人博物馆,跟沪上政府关系很好,成为浦东文化的新地标!”

        “近代能拍上价的只有张大千和齐白石两个,国内张大千大部分都在万大首富王建森手里,最少两三百张,这几年艺术品疯涨让他什么不干就赚到几倍利润。每年都有过亿的拍卖纪录出现,从开始的一亿到现在三亿的爱痕湖,大千成为国内最赚钱的国画大师!”

        “我都怀疑背后有没有王建森推波助澜的影子?还有佳德和保力,两大龙头也是创造天价纪录的主要推手。一旦某个艺术家的作品过亿,那正式宣布新一轮的大涨行情开始,不光是精品力作,就连一般作品最少也要赚一倍以上,这就是市场游戏规则。”

        “刘一谦更不用说,光我知道手里就有两个艺术投资基金在运作,他的模式更复杂隐蔽,利用募集来的资金到处拍天价艺术品。不但能推高手里早就囤积的存货价格,还能打造个人名声,一举两得的大好事。”

        “然后再用艺术品去银行抵押贷款,或是发放艺术品投资基金,五亿随便一运作就能募集超过十亿,甚至更多的资金。周而

(本章未完,请翻页)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