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不同的回答

第(2/2)页

    的确,曹丕之前所说的话,大概都是解释这一将功成万骨枯的意思,并没有回答曹操的问题为何!

        听到曹植的这一句话,曹丕回想了一阵,确实发现之前自己所说的话与曹操的问题有些不太沾边。

        也就是说曹丕童鞋的作文已经偏题了。

        所以曹丕的脸色一下子就不是多么好看了。

        曹操却是没有在意这些,而是向着曹植问道:“子建,那你心中的回答又是什么?”

        “一将功成万骨枯,功勋都是骨头堆砌而成的,为何?这是因为将军只有一个,但是士卒却是有许多个,所以当那些士卒要成为将军的时候,那些成不了将军的人,便成为了他上位的枯骨了。”

        曹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的一个必然性与客观性,因为将领只有一个,所以一将功成万骨枯。

        这样的解释没毛病,但是字里行间却是有一种幼稚的味道。

        都说是一将功成万骨枯了,你他瞄的这种解释是什么意思?

        曹操脸上带笑,眼中让人看不出有什么情绪,没有夸奖,也没有否定。

        曹植向后退了一步,而此时,曹操的眼神已经是定格在曹冲身上了。

        “仓舒,你觉得为何一将功成万骨枯?”

        为何一将功成万骨枯呢?

        若这是一个作文题目,曹丕童鞋打的是擦边球,有偏题的嫌疑,而曹植虽然没有偏题,但几乎就是硬生生的解释的,即使是没偏题,也不可能得到高分。

        那自己要怎样才能得到高分呢?

        有了曹丕曹植说话的时间,曹冲也有充足的时间想这个问题,待到曹操问他的时候,曹冲心中已经是胸有成竹了。

        一将功成,为何会万骨枯?

        因为成功的路上布满荆棘,因为这个所谓的成功只有一个。

        但是你回想一下,为什么会有这个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话出现呢?

        若是和平年代,会有这句话吗?

        没有!

        曹冲在后世学过系统的历史学,因此脑袋对于分析结合时代背景,还是胜过这个时代的人的。

        “为何会一将功成万骨枯?因为战乱,因为饥饿,百姓无奈,只得去做那冢中枯骨。若是无战乱,国家便不需要将军,就是需要将军,也不需要有上万人来当垫脚石。”

        曹冲这句话的意思是在民生上面的,其实也是暗指着现在天下太平了。

        曹操所说的一将功成万骨枯,是他那个时代的,而现在这个时代,已经不一样了。

        这句话从另外一个角度朴析了这个问题。

        曹操神采奕奕的看着曹冲,眼中却是有光芒闪动。

        曹丕的回答是奋斗,但还是承认了一将功成万骨枯这句话,曹植就更不用说了,他直接翻译这个句子的。

        唯有曹冲,他的回答不一样!

        为什么会有一将功成万骨枯呢?

        只要世道和平了不就行了吗?

        三个不同的回答,却是映射出三人不同的性格。

        曹丕是坚忍,曹植是单纯,而曹冲,则是仁爱。

        这三点说不上谁好,论作用来看,自然是曹丕的坚忍来得实际。

        但是现在的太平盛世,却不需要坚忍,而更需要仁爱。

        当然,除了曹冲之外,曹丕与曹植也不知道曹操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