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断案三法!(2/4)

第(2/2)页

    但验尸官却从死者的指甲缝和鼻孔中验出了泥沙,并且死者胸前呈红色,口唇有黑斑,肚子膨胀,这些检验结果表明乙是被人按入水中窒息而亡,是他杀。

        最终在验尸官的检验证据下,甲如实交代了自己杀人谋财的动机和过程。

        第二种:依据案情和逻辑进行缜密的推断。

        在一些凶杀,盗窃和死因不明的案子中,如果凶手没有留下作案罪证,法医也检验不到最有力的物证,官府也缺乏相应的目击人时,案情该怎么破呢?

        这时候就需要依靠判官的经验积累和缜密的思维推断。

        比如在周星驰主演的《九品芝麻官》中,宦官子弟常威为了霸占戚秦氏,将戚秦氏一家残忍杀害,为了掩盖罪行,又将毒药灌入死人口中,来制造一种死者系服毒自杀的假象。最终县令包龙星用银针刺喉,现死者喉中有毒,在银针刺胃时,却显示没有毒,这就证明了受害者是死后被灌入毒药的。

        曹冲这次的破案,用的大多是这个方法。

        奈何此次的案件非是常威霸占戚秦氏这么简单,这件案子涉及的利益,是波及整个朝堂的,而不仅仅只是因为一个太监。

        在历史上还有这样一个故事:在一个月黑星稀的晚上,一个老妇人背着包袱赶路。这时候一个抢劫犯从后面一把夺走老妇人的包袱后就跑掉了。

        老妇人大呼抢劫,有好心人前往追赶,然而抓到抢劫犯时,劫犯却倒打一耙,说好心的路人是劫犯,由于天黑,老妇人也分不清谁是劫犯,现场又缺乏目击证人。

        县令一番思考后,遂令二人沿着衙门前的路疾跑,其中一个人明显跑的慢,县令认定此人就是劫犯。

        众人都不解,县令说:“如果跑的快的人是劫犯,肯定是不可能被追上抓住的。”

        事实确实和县令推断的一模一样。

        第三种:心理战术让罪犯不打自招。

        在证据不足的情况下,很多善于断案的能人都善于抓住犯人做贼心虚的心理,运用各种心理战来逼迫罪犯不打自招。

        比如历史剧新三国中的一段,聪明多智且深得曹操喜爱的曹冲被毒死后(没错,就是主角),曹操为了在曹丕和曹植间找出凶手,就让他们两个去灵堂守夜。

        半夜三更时,尖利哀嚎的猫叫声此起彼伏,曹丕吓的战战兢兢,一夜没有合眼,曹植则呼呼大睡,曹操隔着帘子将这一幕都看在眼里。

        在宋朝时期还有这样一个典故:陈述古在福建蒲城县任县令的时候,县里生了一起重大盗窃案,有很多嫌疑人,但证据又不能直接指定哪一个是真犯。

        陈述古就心生一计,他对这些犯罪嫌疑人说,县里有一口古钟,能辨明罪和无罪,只要把手放在钟上,即刻便能得出结果。然后他就让嫌犯晚上一个个去摸钟。

        事先陈述古让人在钟上图上黑墨,等嫌犯在漆黑的夜晚摸完后,陈述古观察他们的手,结果有一个人的手干干净净,遂认定此人就是盗窃犯。

        为什么要选择漆黑的晚上呢,因为晚上真犯看不到别人摸过钟的手是黑的,陈述古正是利用了犯人做贼心虚的心理,准确找出了真正的凶手。

        曹冲在审问贾校尉的时候,也用了心理战术,不过那是旁敲侧击,用一些小问题来套出贾校尉是说真话还是说假话。

        等一下!

        曹冲突然醒悟过来了。

        或许...

        我也可以用陈述古的方法来看看谁有说谎,谁没说谎。

        只要探清了谁说真话,谁说假话,那么,事情绝对会变得简单的。

        对!

        就是这样。

        曹冲顿时变得跃跃欲试起来了。

        m.shenPINwu.COM
上一章返回目录 投推荐票 加入书签下一页